结婚已整整十七年。
以前为周年纪念写的诗,现在读来依旧甚好,就像过来人拍拍年轻人肩膀的感觉。而今老奸巨猾再也诌不出那些青涩的诗句。怎样才能藏着掖着,又能让旁人和日后的自己读到咧嘴一笑?我想了想,就借用一个框架来写虚吧。
是在一个求职服务中心听到这个框架的。后来知道这就是著名的文化休克(CultureShock)四阶段:蜜月期(Honeymoon),敌意期(Hostility),修复期(Humor),和适应期(Home),典型的美式四分法,是一个加拿大出生的芬兰后裔在美国主修经济学却写了社会学博士论文的人类学家(少林寺驻武当山大神父王喇嘛)最先提出的,说的是人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大都会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婚姻说到底不就是一场文化休克?
我没正式度过蜜月,刚结婚就来大农村落户,大环境和小环境同时巨变。还好我俩精神蜜月期在婚前两年,异地,哦不止,异国,中间隔了一个太平洋。我们古代人联络感情除了每周一电———也是花了差不多相当于房租的巨款,平时只能靠鸿雁飞鸽。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能够两年不见面一见面就结婚的。即便在同一代,比我练达的铁蜜对我的鲁莽也极为关切:你确定?都两年没见了。回头想,这两年的柏拉图是婚后迅速进入敌意期的铺垫———因为距离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不同步的生活节奏;同时也是之后能够修复和回归的根本。
写十周年纪念时引用过一个笑话。说的是一对新人接受旁人祝福的同时也在虚心听取过来人的忠告。一位已婚人士说:“结婚头十年最不易。”“那您结婚几年了?”“十年。”
我想此处十可以被任意正数代替。
我自己身上最困难的敌意期迄今为止发生在两个阶段:结婚头两年和生完老二那两年。结婚头两年磨合期估计普遍有,我们只是因为之前的分离感觉矛盾来得早且猛烈。一个已经适应环境能独立生活,另一个还在憧憬蜜月期的延伸对眼前的生存压力视而不见。慢慢地当我意识到这里劳动人民的常态不过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也就不再纠结于诸如出门男士要帮女士拎包之类的东方式体贴而迅速告别擅长的傻白甜了。
都说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是对夫妻关系的重大考验。而我俩却在老大出生时表现得异常同仇敌忾。恐怕是在异国他乡的缘故,父母短暂帮忙后就一切靠自己了。那时候都还是虚心向学的好孩子,从怀孕开始熟读的各种宝典成为共同的参照物,没有公理也不讲婆理,只是照书养,一起准备考A的架势。到了生老二开始照猪养,才发现同样是猪,吃的饲料不同差别也可以很大。
所幸后来我们都从各自原生家庭的影响中跳出来,去糟粕取精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家庭文化。不管是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还是生活的其它方面,我们的想法基本同频。我猜身处荒芜之地有好处,少了外界的干扰。就像我家前院窗脚下的那块空地,从未被开垦过也没有动物侵略,随口吐的瓜籽能年年长出瓜藤结满小西瓜。
藤繁叶茂之后再追本溯源,好过一早就背上历史包袱。这让我想起一个牧师朋友跟我讲过的她的青春期叛逆,那过程好比把房间里的家具一件件搬出去,然后再一件件捡回来,最终发现跟原先摆设相差无几。看似做无用功,实则意义深远。
当然跳出敌意期除了地利还得靠幽默把生活的鸡零狗碎大而化之。我俩天性较真,开不起玩笑,我略严重些。以前两人很容易杠上,一杠上就好一会儿下不来。这时有人多年听相声的底子派上了用场。也有人先天不够后天补———多看喜剧有利于提升喜感。久而久之,很多时候未进入尴尬区前就找台阶下了。当然也会因此增长地(土)气,那只能靠自己斟酌调节火候。学会自嘲自黑的最大好处是把玻璃心炼成金刚钻,百砸不碎;也能因此常照见自己的小而明白互相之间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真不敢说已然进入适应期———在他面前如厕我还是极不自然。但我俩偶尔会冒出对某事某物一模一样的评论;手机屏保挑了同一张照片,连切割的角度都完全一致;心存侥幸想挑拨离间的小娃在我俩之间来回碰壁......如此种种仿佛都在确认我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上上周末带俩大娃去看棒球。我不是棒球迷,规则只知皮毛,好球坏球傻傻分不清。但坐在夏日浑浊的暮光里,我突然发现眼前的扇形四垒像极了上文套用的4H,从本垒出发转一圈争取回到本垒。现实中上来就能全垒打(homerun)的小能手一定有,但大部分人,比如我,都只能一垒一垒往前挪。运气好时直接跳过一二垒上三垒,回本垒胜利在望;运气差时半路被封杀出局也是常有的事。好在一场球有九局。一个赛季有上百场比赛。如果不嫌单调,一段婚姻几十个赛季就可以白头到老。
况且这里只是被机械地分成四垒,现实婚姻里其实根本找不到框架。
更没有对手。
只有队友。猪一样又神一样的队友。
哦,记得下暴雨时及早退场盖上铺盖保护好场地,等天晴再战。
多娇气的一项运动。
今年在奔波中跨过年中线。年中线于我这种晚清末年生人,不仅一下隔开了上半年和下半年,从若干年前起,也隔开了我的小上半生和下大半生。如此已整整十七年。十七,是我上大学前跟父母朝夕相处的年数。我花样年华里初恋的年龄。也正好划出我和一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小单位慢慢成长的年轮。
是以为纪。
(注:西瓜有图有真相,其它图片均来自网络不可全信)
作者的其他作品:
如何在美国过大年
姜饼的变态今生(上)
姜饼的变态今生(下)
传了1.5代的感恩节大餐秘方
五味杂陈之溯河洄游
三分之二是意外
版权声明:三中全会内容全为原创。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fbyy/1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