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指南不推荐的治疗,结果


在一周前,丁香园(ng)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南京多条眼镜蛇出逃,毒蛇咬伤后千万不能这样做!》。

在文章的留言中,有很多读者对文章中的观点提出了疑问:一定要听指南的吗?

丁香园后台的一则读者留言

指南不推荐,是不是真的不能做?就像伊甸园的禁果一样?

不对——临床医生应该有自己判断甄别的过程,而不是囫囵吞枣、全盘拒绝。

指南「不推荐」,有两种情况,一是「做了有害」,二是「做了没用」。对于第二种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和患者个体化的情况,指南「不推荐」的治疗也是可以选择做的。

1做了有害,应该避免

第一步,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不推荐。对于「做了有害」的情况,应该避免。这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属于「不能做」的。

例如一些指南中提出,这是典型的「做了有害」:

(1)房颤合并预激不能使用地高辛、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胺碘酮(III,B)。因为这三种药物可能加快旁路传导,加重病情,不推荐使用——AHA/ACC/HRS房颤指南

(2)内科或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控制血糖目标是7.8~11.1mmol/L,不推荐强化胰岛素治疗,应避免血糖低于7.8mmol/L。因为血糖低于该目标时,低血糖风险明显增加,并有增加死亡率的可能性——年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指南

(3)不建议使用羟乙基淀粉进行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2B),因其增加急性肾损伤及肾脏替代治疗的几率,而不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年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

这些都是临床上常见的误区,做了有害,因此指南明确提出不推荐。

而在我们之前的《毒蛇咬伤》一文中,所提及「不要做」的土办法,正是可能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做了无用,为何还用?

医学是灵活的、个体化的。有一些临床指南「不推荐」的方法,其实是「没有效果」,但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不同,还是可以用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指南的「做了没用」多是指对「硬终点」无用。

然而——

部分治疗方式虽没有发现能够改善「硬终点」,但有它也有明确的临床作用——比如某些对症处理、缓解临床症状,甚至,只是作为「舒缓医疗」的一部分,给临终的患者带来安慰。

比如说,请看以下两条指南推荐:

(1)不推荐使用利尿剂预防急性肾损伤(AKI)(1B),除治疗容量超负荷外,不建议使用利尿剂治疗AKI(2C)——年KDIGO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

诚然,总体来说,利尿剂及多巴胺不能防治AKI,也不能降低肾脏替代治疗的几率,但是,利尿剂能明确增加AKI患者的尿量。而低剂量多巴胺在使用第一天的时候,可以使尿量增加、肌酐下降、GFR增加(第二天以后失效)。两者合用就是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合剂。

那么,既然指南说不改善预后,为什么临床上还大量使用呢?因为,有尿真的很重要:首先可以维持容量平衡,才能放心入液体(如抗生素、营养等)。第二,可以保持电解质平衡。第三,可以纠正酸中毒,保持血管活性药物的效能。使用利尿剂保持尿量,从而赢得纠正AKI可逆性因素(如感染、心衰)的时间,是临床上常用的策略,的确使一部分患者避免透析。

(2)在心肌梗死的病人中,常规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不推荐的(III,B),除非有机械并发症(IIa,C)——年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

IABP可以明确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在液体复苏和药物支持无法维持血压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使用IABP可以获得明确的血流动力学益处。IABP还可以在复杂介入时提供循环支持。但是,目前未发现IABP能降低死亡率。

以上的两个例子,也提示了目前指南评级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即只强调「硬终点」,没达到硬终点改善的就归为「不推荐」或者「III类推荐」,容易使医生忽略该治疗终点以外的益处。

3现在不推荐,不代表未来不推荐

指南是发展的,观念是更新的。现在不推荐,不代表未来不推荐。

以前,指南不推荐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该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然而,随着技术的革新,包括药物支架、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出现,目前对于SYNTAX评分(冠脉病变复杂程度)低的患者,行PCI已经上升到I类推荐,推荐级别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举个例子,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以前认为应该单独处理罪犯血管(引起心梗的病变血管),而不应该同时处理非罪犯血管。但随着证据的增多,年ESC/EACTS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指南就提出了改变,指出特定患者可以考虑直接PCI同时处理罪犯血管和狭窄严重的非罪犯血管(IIb,B)。

反过来说,现在推荐的,可能是有争议的,也可能在未来被否定。因此,指南只是特定阶段对某个疾病治疗的认识,可以规范和指导医疗决策,但指南绝不是不变的、必须全盘接收的「金科玉律」。

4衡量治疗风险与收益才是好医生的必修课

指南是循证医学的结晶,但是,指南并不能覆盖到每一个患者。

对于指南不推荐的内容,不应该全盘否定,临床医生应该有自己判断甄别的过程。指南对临床决策是引导、是规范,但也要结合临床实际,结合患者个体化的情况,最终才能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因此,一个优秀的大夫,一定不会教条地死守指南,而是在决定做一个指南不推荐的治疗之前,会考虑好这些问题:

指南为什么不推荐这样做?

为什么要对特定的病人这样做?

这种治疗是唯一的选择吗?

是否会带来额外的伤害?

这种治疗方法的收益可靠吗?有没有充分证据证实?收益与风险相比如何?

是否会导致指南推荐的其他有效治疗被延误?

……

本文作者:中医院心血管内科麦憬霆

责任编辑:刘冬宸

排版设计:张琲琲

图片来源: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米开朗基罗,~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fbyy/15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