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理是ICU信息化管理和医疗大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实现了ICU液体治疗的精细化管理,扫描枪在医嘱执行过程中的应用更是能有效帮助临床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差错、增加效益。”
——黄晓波
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分会主委
医院外科ICU主任
静脉液体治疗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各种类型休克病人的有效措施。液体治疗的根本目标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危重病患者由于其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特殊变化决定了其液体治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早期液体复苏是提高ICU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可明显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年SSC指南(感染性休克指南)中指出,在低血压和/或乳酸>4mmol/L时,应在1小时内启动液体复苏,补液量为30ml/kg晶体液。6小时bundle(集束化治疗)方案包括
(1)初始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患者应使用缩血管药物维持MAP≥65mmHg;
(2)仍持续动脉低血压者和/或初始血乳酸>4mmol/L者:①CVP≥8mmHg;②SCVO2≥70%。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策略临床变化很快,在脓毒症早期提倡充足的液体复苏,但在晚期提倡保守的液体管理,尤其是当肺脏受损伤时,如果液体不加以控制,所有的策略都有可能是危险的,这就要求对液体治疗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出入量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液体复苏治疗,以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ICU信息系统已可实现自动采集床旁设备数据,节省护士手工记录时间的同时,也实现了临床诊疗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科学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准分析包括病人体征数据、费用数据和疗效数据在内的大型数据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临床上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
然而,现阶段的ICU信息系统仅能对床旁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进行自动化采集,而作为危重病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输液管理,仍需要护士进行费时费力的手工记录,成为ICU信息化的一个信息孤岛,制约了ICU信息化发展。
危重病人的输液主要通过输液泵、注射泵进行精确流速控制,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每个病人通常会使用4-6通道输注泵,极危重者甚至10道泵以上,每台设备均需要使用独立的外接电源线进行供电、且不同的输液泵和注射泵的尺寸、重量、固定方式都不一样、造成ICU床旁输注泵摆放、电源和输液管路凌乱,这对于设备数据的采集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医院使用的大多数的输注泵都不支持医疗数据标准通讯协议HL7,增加了和CIS系统数据对接的难度,也使得输液信息化举步维艰。
迈瑞面向ICU、CCU等重症科室推出的BeneFusionDS5床旁输液工作站通过无缝整合BeneFusion系列输注泵设备、将床旁散乱放置的输注泵整合到一起,进行统一电源线管理、集中输液管理、床旁输液数据整合。
一方面,通过有线/无线两种方式,输出标准的HL7协议,实现输液信息自动采集至ICU临床信息系统,节约护士手工记录时间;
另一方面,BeneFusion输液管理解决方案更是前瞻的考虑到ICU信息发展趋势,可自动下发医嘱信息到床旁输液工作站,护士只需用扫描枪轻轻一扫,就可轻松完成“三查七对”,大大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帮助ICU实现双向信息化输液工作流,从而实现对出入量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提供高质量的液体治疗,以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戳戳”标题下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hlff/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