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目前世界范围内,身体活动不足普遍存在。全世界有1/4成年人和3/4青少年缺乏身体活动。身体活动不足是造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多种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造成全球范围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这个数据还是几年前所统计的,现在情况更为严重。身体活动不足,缺乏体育锻炼也是造成抑郁、焦虑等多种不良情绪、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天在这里特别深入探讨一下体育运动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迄今为止,世界上对于抑郁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我个人认为,抑郁症患者除了患者脑部病变因素之外,是在焦虑情况下启动了自我防御机制的后果。根据佛洛依德的理论,这种焦虑属于客观性焦虑或神经性焦虑。而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度体现就是抑郁症的心理学上的形成原因。而且我更相信,抑郁症是佛洛依德死本能理论的一种外在的病态体现。那么抑郁症与体育锻炼有什么联系呢?
我国古代中医巨著《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啥意思呢?就是说,人要顺应四时阴阳调养自身,并利用静坐、武术、导引等方式来维护身体的健康平衡……其中这里所说的健康包括形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最后一句“形与神俱”中的“神”即为心神情志,用现在话说就是“心理情绪”。
在中医理论中,几乎所有的情志疾病都与运动有关。抑郁症可以算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志疾病。其原理是情志出现问题,导致形体疏懒静置,形体静置会令神疲而沉寂。这就如同水不流而腐,户不枢而蠹,最后的结果就是形神俱灭。
根据西医理论,抑郁症(包括躁郁症)涉及到一种名为“MAO-A”的基因酶(单胺氧化酶A),这种酶作为人体内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如果代谢异常,增加——躁狂,减少——抑郁。抑郁会令人疲劳,不想运动,使人注意力下降,心理耐力下降,思维放缓,兴趣减少,从而产生无力感,自虐、自残,自杀等摧毁自己的冲动,而且这种冲动有时无法控制。
经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较为清晰的线索:没有运动,人就会焦虑,严重就会抑郁;而抑郁令人失去各种兴趣,包括运动的兴趣;没有了运动,抑郁情况会更加严重,最后走向毁灭。这是一个封闭的环。那么反过来说,适合、适度的运动是不是就能对控制、缓解甚至治愈抑郁症而有帮助呢?答案不言而喻。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通过各种途径调和阴阳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这是中医诊治的基础。心理学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类别。体育锻炼对应激、消极情绪、认知功能、自尊、主观幸福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服用药物、电休克等生物治疗外,心理上主要使用心理动力学治疗、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但不论哪种治疗方式,运动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尤为重要,有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神清气爽,舒畅情志,有助于患者体质的改善,使其机体心身功能恢复平衡,有利于病情的好转。运动疗法甚至可以单独治愈抑郁情绪或轻微抑郁症。
在所有运动中,我个人比较推崇长程慢跑或长距离徒步。有资料说美国杜克大学对两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慢跑疗法”与曲舍林药物疗法。对比研究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抑郁的症状都能明显改善,但药物组患者的疗效完全没有优于慢跑组。治疗一年后,慢跑组患者全部痊愈。我访问过几位曾患有抑郁症的跑友,他们都表示是长跑治愈了他们。特别是其中有一位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已经达到中重度水平,时间长达两年。后来经过健步走+长跑,利用一年多时间完全治愈。而且我自己也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几位患有抑郁症的求助者获得康复。那么慢跑为何会对抑郁症有强大的治疗效果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从生物学上分析,慢跑可以刺激人的身体,释放出比平时更多的内啡肽、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使人心情愉悦、宁静,与抗抑郁的药物作用相似,却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这一点科学界已经有了确定的结论。
从心理学上分析,前面我说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理需求外,余下的四种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都能够通过长跑得以实现。长跑需要强大的体力和耐力以及专注度。如果抑郁症患者能够完成,就可以重塑他的自信心,一般正常人都不一定能够完成的事情,他却能够完成,这种自信心的爆棚是那些没有长跑经历的人所不能理解的。能完成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意味着他的强大,包括内心和身体素质,患者体会到了自身的强大,安全感会大大增强,同时,在别人的眼中他也是以强者的形象而存在的,自然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体会到幸福感。而这正是抑郁症患者所急需的。还有一个“社交需求”是我下面要说的。
从社会行为上分析,体育运动的过程包含着社交的过程在里面,而且还有与同伴甚至与竞争对手的交流。还以长跑项目为例。患者开始跑步要按照运动处方进行训练,在这一过程中,要与给自己开出运动处方的医生、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也要与家人进行交流,如有条件还可以聘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患者可以与有同样爱好的人交流、组队甚至参赛。所有这些都是社会行为,都有着社交的过程。这对于缓解患者情绪的疲劳,调动情感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当前有很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以及一部分患者家属,虽然认同运动对治疗抑郁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很少能成功使用,而且认为运动只是起到轻微辅助作用,单靠运动疗法就能治愈的病例也少之又少。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患者自身的问题,因为年龄、基础性疾病等原因不适宜运动。二是医生、咨询师甚至家属的问题。抑郁症患者身体症状包括活动减少,精力不足、身体耐力下降,全身无力、行为迟钝,让他们主动去运动几乎不可能。所以对患者最初进行运动疗法,除了运动量要适当之外,关键是要有人陪伴、引导他们。而能做这个工作的就是患者的医生、咨询师和家属。先不说他们能否有时间、有精力去陪伴患者,单说很多人也没有这个运动能力。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么去陪伴抑郁症患者进行运动。医生不太可能,他们需要每天接诊大量的患者,这个工作就应该由心理咨询师和患者的家属来做。面对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求助者,咨询师可以打破常规的咨询模式,把求助者带到运动场上对其进行疗愈。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咨询师对求助者有爱心和耐心之外,同时要增强业务及身体素质。而家属如果还爱着自己的亲人,就更需要学习一些相应的运动知识,锻炼好身体,陪伴、鼓励他们走出黑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yfzs/1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