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协和新百年逾百专家线上齐议重症大数据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8893.html
                            

年10月24日至30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主办、医院承办的“第2届中国重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术大会暨协和重症休克高峰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隆重举办。论坛为期一周,逾百名国内外专家围绕重症医学和大数据应用的研究作了场主题报告,举办专题会23场、文献汇报15篇、7次病历讨论。海内外同行共人在线观看了本次论坛。

论坛邀请到医院韩丁副院长、医院重症医学系主任刘大为教授、医院副书记邱海波教授、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朋林教授等多位嘉宾为大会致开幕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娇教授主持开幕式。

医院韩丁副院长祝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

医院韩丁副院长表示,一定要以患者和医生的刚需为导向,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重症医学发展。重症医学是个平台科室,他鼓励重症医学科要加强与兄弟科室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不同专业人员的跨界合作,形成合力,推进重症医学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进程。

隆云主任在开幕式上作了《数据与血流》的主题演讲。他介绍,血液滋养着人体内的60万亿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奔涌在身体的每个角落。重症医学通过监测血液的流动,获得系列数据,从细节中窥见细胞内环境的变化,带来以血流动力学为核心的变革与创新。将数据与血流结合,利用重症大数据驱动的临床诊疗模式及人工智能必将成为重症医学重要的发展方向。从器官血流到器官功能,从数据解读到临床决策,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治疗是重症全过程管理中的核心要素,贯穿整个重症治疗的过程。如何正确获取临床数据,精准解读重症数据与血流的内涵,探寻数据与血流间的联系,研究数据与血流背后蕴含的意义,是重症大数据工作的重要基础。

医院重症医学科隆云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娇共同主持大会开幕式。

众所周知,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把新冠肺炎疫情比作洪水,ICU就是堤坝。作为中国重症医学的发源地,医院在本次战疫中义不容辞地扛起大旗,重症医学科先后派出32名医护人员(占科室总医护人数的三分之一)驰援武汉,在前线与多学科团队联合作战,将“协和重症模式”落地抗疫一线,为危重症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在本次会议中,海内外的重症医学专家们也对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和心得进行了交流。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Komorowski教授介绍了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用。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Komorowski教授作了《COVID-19治疗中大数据与AI的应用》主题报告。演讲中介绍了其所在的ICU中如何采集和利用大数据,强调了数据的公开和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对于抗击COVID-19的重要性。

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Jean-LouisTeboul教授分享了新冠患者的临床诊疗要点。

世界著名危重病学专家、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Jean-LouisTeboul教授带来了《COVID-19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主题报告。Teboul教授介绍了COVID-19患者的右心功能障碍高发、肺顺应性差等特点,同时讲述了ARDS患者应如何进行容量反应性的判断。

专家们在直播中热烈讨论。

隆云主任介绍,“以重症医学为引领,多学科联合协作、规范化积极治疗”是成功抢救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关键。通过本次大会,重症医学专家们讨论了新冠肺炎重症治疗中的有效举措和适度治疗。

医院重症医学科科内组织观看此次论坛。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会议改为线上举行。推进重症医学发展和交流的决心让所有重症医学领域参会者在线上紧密凝聚在一起。本次论坛总点击量高达人次,总观看时长达分钟,获得了国内外同仁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ff/162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