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以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的标准目前是可以以诊室血压作为标准,收缩压大于等于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会有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会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高而增高。
“普利类降压药”致癌,有科学依据吗?医生说出大实话
体内血压升高需要常年服用药物控制,否则很可能引发高血压并发症带来的伤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最近几年关于降压药的传言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说普利类降压药具有致癌性,这样的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年10月,《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论文,文中指出服用普利类降压药超5年后,与服用沙坦类降压药的人群相比较,罹患肺癌的风险要高上14%。
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杨进刚副主任医师表示:相较于吸烟、职业接触以及大气污染等明确的致肺癌病因,普利类药物对于肺癌的发生风险影响很低。
除了会致癌的说法以外,关于降压药的传言还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要素,服用降压药会导致寿命缩短。
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高血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研究共纳入年龄在65岁以上、同时服用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的超万名人次的参与者数据。
最后研究人员对受试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参与研究时身体健康的人,在7年后死亡可能性为16%,健康状况差的死亡可能性则在64%左右。
研究人员还发现开始研究是身体状况良好的受试者,在随访过程中规律服药时期死亡可能性降低44%、即便是身体不佳的定时服药者,也比不坚持用药的受试者死亡可能性降低了33%。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定期服用降压药有助于延长寿命。
控制好血压才能活得更久,一旦患高血压的人群不规律用药,很可能诱发一系列严重危害,带来的伤害超乎想象,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吃降压药的副作用,建议提前了解!
1、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皆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2、钙通道阻滞剂中的硝苯地平可引起心率加快、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心动过缓等症状。
3、药物治疗高血压疾病中,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干咳并久治不愈、夜间加重、咽喉部不适、疼痛或咽喉水肿等症状,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喹那普利等之后所产生的主要不良反应。
4、利尿剂使细胞外移容量降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过钠作用使血压下降,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血钠降低,而血糖、血尿酸、胆固醇增高,噻嗪类利尿剂及吲哒帕胺在使用中可发生血尿酸升高。
5、引起轻度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面部潮红等症状,主要是由于使用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硝普钠、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等。后血管扩张所引起。
重度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较为少见。有的患者使用这些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而有些患者则症状加重致难以继续用药。
服降压药的注意事项
第一,吃降压药需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在刚开始服用的时候,小剂量的服用就可以有效果,剂量加大的话会引起血压迅速降低,有可能会引起脑血管的供血不足,导致中风的现象。
第二,吃降压药时,注意不要在睡前服用,高血压的患者一般还会伴有动脉硬化、血流量减少的症状。如果在睡前服用降压药,由于睡觉时人体的血压会降低,这时使用降压药引起血压过度降低,从而导致患者在睡眠时出现心绞痛、脑血栓的病症。
第三,吃降压药要坚持服药。早期比较轻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饮食、心理调节、运动等方面来改善、控制血压,但是一般情况都需要终生服用药物。血压正常也不能够停药,否则会引起病症的反弹或者加重,要想停药或者减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ff/1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