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股神实战投资指南连载中19


第五章黑天鹅3.货币战争

货币战亦称“货币战争”。西方国家或集团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在货币领域展开的斗争。—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西方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普遍实行不兑换的纸币制度,为货币战提供了条件。初期的斗争表现为西方主要国家采取本币贬值的措施,实行外汇倾销,以争夺世界市场。30年代末期形成“英镑集团”、“美元集团”等货币集团,40年代又形成“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以此展开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确立,货币战主要表现为美国加紧对金融领域和世界市场的控制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各国及第三世界国家反控制的斗争

从本质上讲货币战就是掌握国际巨大金融财富的人群使用手中所掌握的巨大财富施加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在一个国家或者数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制造大的金融动荡,又或者是制造一种新的金融货币体系,继而通过这种动荡或者体系达到他们获取更大财富以及持久获取财富的途径。主要体现为通过强势货币打击弱势货币,迫使货币贬值或升值,然后通过强势货币购买贬值后的弱势货币优质资产获得高额收益。

美元收割全世界财富的手段就是典型的货币战争。美元依托能源与大宗商品国际结算权,凭空制造出海量美元需求;在用科技和武力保障美元结算权的稳定,这是美元霸权收割的基础;

美元收割世界财富是依托美元霸权背景,控制美元量价,发行海外国债,三者互相配合来收割世界财富第一步,依托美元霸权背景,超发美元,将利率逐步降到最低,让资金成本趋零的美元通过贸易,投资,消费向全世界输出。

第二步,就是靠发行国债,将大部分美元变为美债,回笼美元进行消费,投资,贸易。

第三步,就是靠美元的升值和贬值,为控制通胀或根据需要制造出加息缩表的一切条件配合,美联储的缩表政策,迫使美元回流美国,刺破各国美元外债危机,同时联合抛售其国货币,另其国汇率大幅度贬值,造成金融动荡使区域资产价格暴跌甚至跌无可跌在抄底。

第四步,就是靠廉价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优质资产或资源,由于对手国汇率大幅贬值能直接买断的全部买断,买不断的在以国际援助名义大范围入股;就这样,老美成功窃取谈判权与资产定价权;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典型案列-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这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所为,他对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提出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

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1、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

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次日最高苏维埃通过了最后一个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年苏联解体,标志这个国家真正的灾难开始。

迄今为止给俄罗斯造成损失最大的其实是苏联解体之后的大规模私有化运动——相当于2.5个卫国战争的财富损失加上国势的根本性逆转,而并非拿破仑和希特勒!

当时35岁的盖达尔和40岁左右的科济列夫等为代表的青年自由派经济学者被俄罗斯的执政者尊奉成了“无双国士”,他们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盖达尔提拔为政府总理,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年轻气盛,信奉西方教科书的理论,在美国顾问兜售的休克疗法,闭门造车炮制出了一个所谓“天进入资本主义”的计划。

这个基本套路如今通常被称为“华盛顿共识”。简单地归纳一下:第一将国有资产私有化,第二政府放开价格管制,第三严肃财政政策。

当时的俄国其实就是要政府尽量什么都不去管,小政府管得越少自然财政支出也就越少,这套“组合拳”也被称为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能成功的休克疗法,换到俄罗斯就不灵光了。

俄罗斯的私有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伴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推进,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而“休克疗法”则是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从年7月开始一直到年,俄罗斯的当政者把列入私有化的国有资产全部折算成了债券,每张面值一万卢布,共计1.4亿张,债券不记名不挂失。

俄罗斯政府规定,从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政府把这些债券分发给了老百姓,这种做法看上去很公平,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自年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投资不足,生产秩序混乱,加之政府主动放弃价格管制,商人纷纷囤积居奇,导致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骇人的2%,卢布一度被人拿来烧掉取暖——这样远比花掉它们更有价值。

面对朝不保夕的日子,作为普通人显然没办法留着那点债券等着分红,只能趁早卖掉它们。短短两年时间里,这些代表企业股权的债券就集中到了曾经的党政干部手里,第一批新贵就此产生。

现在看来这个过程几乎可以说是荒唐的,之所以还能推行下去,有这么几方面因素:那时俄罗斯的一批所谓的理论家,对他们口中的种种经济学词汇其实根本没有认识,他们头脑中的所谓理论更像是某种宗教信仰,而不是建立在严密逻辑之上的科学。一方面他们对西方体制有着宗教式的崇拜,而另一方面,他们对其中的具体操作机理几乎是一无所知。

如此不靠谱的改革方案,却能得到一批老谋深算的官僚的支持。在私有化过程中,大量苏联时代的领导干部利用他们此前掌握的国家人脉和信息,在所谓的“自由竞争”过程中事实上早已处于绝对优势的位置,私有化必然是对他们最有利的,至于什么理论他们是不会关心的。

此外,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政治斗争并没有结束,当时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同样是盖达尔“休克疗法”的支持者,而从后面的历史来看,这两位对这一计划的后果恐怕是早已心知肚明的。

2、叶利钦下令“炮轰白宫”

天“休克疗法”的结果是俄罗斯经济全面崩溃,物价飞涨使社会陷入了动荡,哈斯布拉托夫与鲁茨科伊顺势于年向叶利钦逼宫,要求总统分权,最终这场政治斗争在年由文斗演变成了武斗,莫斯科在“8·19”事件之后再次陷入混乱,由此酿成了著名的“炮击白宫”事件,此白宫非美国白宫,而是自家的俄联邦的议会大楼。

根据国家杜马关于莫斯科年9月21日——10月5日“十月事件”调查委员会委员会的结论,该事件起因,是当年9月21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了号法令。叶利钦宣布中止俄罗斯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的立法权力机关联邦大会的选举将在12月11—12日举行。这些措施无疑是要摧毁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的权力基础。

10月4日凌晨4点,叶利钦签署了书面命令,并由专使送达,包围俄联邦的议会大楼,10辆坦克和20辆装甲车开进白宫区域。早晨7:30,武装部队开始用大口径武器射击白宫。2小时后坦克开始炮击最高苏维埃,引起火灾。下午1点左右,最高苏维埃的捍卫者开始从白宫向外运送伤员,晚上6点白宫保安切断电阻。逮捕了鲁茨科伊、哈斯布拉托夫和其他领导人,包括武装抵抗的支持者。据官方的十月事件调查数据死亡人,受伤人。

3、休克疗法对俄罗斯的影响

年到年的私有化“大跃进”使得俄罗斯经济完全陷入了动荡,俄联邦政府的财政因此日趋枯竭,为了维系政府的正常运转,俄高层不得不继续推进私有化政策,只不过形式是政府直接出售国有企业的产权和股权,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俄罗斯私有化进程的第二阶段,持续到年。

当时俄政府对国企的购买者没有任何限制,大量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借此压低自己企业的资产价格,然后自卖自买,而另一部分俄罗斯优质资产则被外资所控制。一方面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使得“生产—消费”的循环无以为继,另一方面众多企业被当成炒作物品频繁倒手,最终因为无人经营而倒闭,这使得当时的俄罗斯连续7年经济都是负增长:GDP累计下降了40%,其中工业下降了46%。

到了年,俄罗斯经济总量已经不到中国的50%,如果再考虑众多工厂设备和技术设施陈旧、缺乏更新,那么真实情况更糟糕。在这段时期,俄罗斯的技术人才大量外流,科研人员数量从万人下降到了80万人,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流失到了海外,俄罗斯的高科技产业因此严重衰退,截止到年,民用科技型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不到1%。

从到年俄罗斯国有资产流失至少1万亿美元,流失到海外的资金至少亿美元——其中包括侵吞国有资产的非法所得。在持续四年多的私有化进程中,俄罗斯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算下来每家的卖出价格只有美元。那时一辆本田雅阁轿车在北美市场的价格是美元左右,能买6家俄罗斯国企。

列入私有化行列的包括家大型国有企业,它们名义价值超过亿美元,实际价值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而售出之后国库实际得到的资金只有72亿美元。

例如拥有3.4万职工的乌拉尔机械制造厂,售价是万美元;拥有5万职工的车里雅宾客拖拉机厂,售价是万美元,只相当于西欧同期,一个中等规模的面包厂出售价格。即便是俄罗斯的私有化之父”丘拜斯后来也曾说过,“只有5%的拍卖是经济性的”,“95%的是政治性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避免苏联的复活”。,

贱卖国有资产,在这场私有化风暴中,俄罗斯社会财富损失1.7万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年GDP的4.2倍,等于打了两个半卫国战争。与此同时,苏联比较均匀的财富分配体系至此也完全不存在了,私有化过程当中俄罗斯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遍下降了50%到70%。到年,4%的富人收入已经超过了全俄80%人口的收入总和,贫富差距显著。

事实上权力和财富往往是相互挂钩的,有钱有势的掌控力,权力不会因为从政府手里转移到了私人手里,就不再是权力,对资本家则而言,财富的畸形集中导致了俄罗斯政治随之寡头化。

现在的数据显示,当时全俄罗斯最大的22家大型私人企业控制了俄罗斯工业生产总产值的40%,以及总就业人口的40%。年总统大选的时候,叶利钦能够连任,完全就是依靠著名的七大寡头在背后的支持。所以这些人在名义上仅仅是商人,但他们却控制了绝大多数的经济资源,成了这个国家有实无名的主人。头号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曾直言不讳地说“俄国的‘民主’政治就是富人说了算”。

俄罗斯的基层政权完全失控。当时俄罗斯一线警察的月收入折合人民币也就多块钱,根本不够养家。

当时警察要想维持自己的正常生计,要么向老百姓敲诈,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也有体验过;另一个生财之道就是警方人员和黑社会的勾结,这最终导致俄罗斯的黑恶势力一发不可收拾,苏联时代的民警形象在此时早已不复存在。俄罗斯黑手党开始迅速向海外发展,从毒品、军火一直到贩卖人口,成了欧洲地区最主要的跨国犯罪集团。

休克疗法的实施及预期效应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客观经济环境与条件的。方法需要结合自身的客观环境,条件不具备,必然会对其实施的过程和效应的产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获得成功,是因为有完善高效的市场经济体系发挥了强大的效应。而俄罗斯的基本国情却是市场经济体制初建上,残缺不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使得市场主体的缺位,加上宏观调控机制的低效僵化等导致休克疗法以失败告终。

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强制推行休克疗法,只能适得其反,加重经济危机。因此经济转轨战略的选择,首先要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不宜盲目照搬别国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ff/178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