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部枪弹伤手术室急救护理


导读:

自年10月~年10月,医院,中也医护人员共同救治颅脑枪弹伤患者3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15岁以下14例,其余为成人,平均年龄23岁。其中切线伤7例,盲管伤8例,贯通伤22例。其特点,枪弹入口多为圆形,出口呈放射状裂开,出口处常伴有破碎骨片、灼伤组织、头发、泥土、血迹等。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均呈昏迷状态,意识不清,平均血压为26.3~30.1mmHg(3.5~4.0kPa),严重呼吸道阻塞9例,脉搏摸不到者3例,体温低于35℃以下者21例。

2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

2.1 巡回护士:本组中9例有呼吸道阻塞,首先用12~16号粗针头迅速进行环甲膜穿刺,3例进行了气管切开,同时清除呼吸道污物;11例病人伤口有明显的活动性出血,先用纱布压迫止血,选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用三通接头连接好输液器,给予液体的输入,并根据颅内压的程度,给予适量的甘露醇溶液滴注,术中认真观察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认真清除伤口周围沙粒、毛发、破碎骨片,采用双氧水及抗生素盐水(ml等渗盐水+庆大霉素万U)反复交替冲洗,同时根据医嘱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术中注意为病人保暖,调节手术室温度,采用温水袋、温水床垫(水温38~42℃),输入液体加温的办法,使病人的体温保持在35~37℃。

2.2 器械护士:本组清创并摘取异物12例,单纯清创止血缝合17例,单纯清创未摘取异物5例,分次清创引流冲洗3例。器械护士应随时了解手术的进展情况,及时备好所需物品,对于颅内静脉窦、大血管损伤的病人,准备明胶海绵、棉垫、OB止血胶等;对于盲管性颅脑损伤颅内肿胀严重者,使用了冷光源和精细加长的脑用器械。必要时配用了手术显微镜。本组37例病人均在伤后0.5~4.5h内实施了手术,术后均放置了引流。

3结果

37例病人通过液体、胶体和血液的输入,平均血压提升了18.8~22.6mmHg(2.5~3.0kPa),维持时间0.5~3h;及时的环甲膜穿刺,使血氧饱和度提升到80%;术后19例病人体温达到35℃以上,7例体温仍然测不到,其中3例低温造成心功能衰竭而死亡。多数病人虽经手术及时救治,但由于各种原因术后存活率仍然很低。全组存活25例,死亡12例中,9例死于术后感染。

4体会

4.1 本组37例,入手术室后分别出现失血性休克、重度呼吸道梗阻和脑疝,严重威胁生命,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及时、迅速、准确地实施护理操作。

4.2 对有高位呼吸道梗阻的病人,及时用粗针头环甲膜穿刺,虽然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但为抢救治疗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4.3 抢救中建立的粗口径的静脉通路和快速的液体输入,会使病人血压得到回升,在失血性休克得到缓解时,液体输入速度要适量调整,并适当应用甘露醇预防脑肿胀。开颅后,容易出现颅内破损的组织和血管的再次膨出与出血,压迫脑内重要生命中枢,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警觉,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4 严重的颅脑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加上颅腔剖开后体热的丧失,以及手术时间过长,使病人的平均体温低于35℃,急救时往往忽略对体温的护理,若再输入大量冷的液体及血液,极易使体温难以得到回升,最终导致心室纤颤。

4.5 尽管我们对本组病人做了严格的术中清创和抗感染治疗,仍有9例病人因感染死于术后5~10d,这提示我们,不能把创伤性休克仅仅视为低血容量、低血压、低心排出量和高外周阻力的同义词,组织损伤和创伤应激反应所引起的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改变,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应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樊丽

单位:中国医院作者:李洪玲

单位:中国医院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ff/26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