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症医学科走笔
一名因车祸导致的多发性骨折、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伤病人胡某,伤后一度呼吸心跳骤停,长期昏迷,经过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与20余日的精心治疗,先后闯过休克关、感染关、多脏器功能衰竭关等一个个鬼门关,最终顺利康复出院、重获新生。
一名因妊高症而引发生育过程中大出血的29岁女患者白某,从外院转至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后,出现了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发休克,全身肝脏、心脏、肾脏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患者最终顺利出院。
一名从高处坠落造成全身多处骨折的蒲某,发生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中枢神经受损导致昏迷不醒10余天,在科室人员的细致治疗与呵护下,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已逐步平稳,并恢复了意识。
这些鲜活而成功病例只是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中的小小缩影,而诸如此类惊心动魄的抢救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个个频临死亡边缘的生命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抢救之下,挽救了生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医院重症医学科,您将会看到一个用爱创造生命奇迹的集体,体会到生命面前那份无上的人性之美。
伴随着监护仪器“滴答、滴答……”的工作声和一群在混合区走廊内不断跑步前进的医护人员,我们有了对医院重症医学科日常工作状态的最初认识。
在这个无家属陪护的病房里,医务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工作——救治危重症患者,在这平凡却又不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日夜执著地坚守着,书写了一曲又一曲守护生命的赞歌。
医院三号住院大楼10层的重症医学科(ICU),是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国家中管局重症医学协作单位,拥有全市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是宝鸡市最具规模的大型综合性重症监护室。科室目前设有床位13张,内设中央层流净化系统,在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疾病的抢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承担着院内急医院危重病人的转诊和会诊工作。开展对各类危重病人进行连续的动态的生命体征监测、动态的酸碱平衡血气分析监测、肾功能监测、血糖监测,对有必要的危重病人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进行各种动、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深部吸痰等。各种有创或无创的机械通气技术对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各种肾功能衰竭病人;应用可控性镇静、镇痛技术缓解危重患者的痛苦,消除各种不良应激反应,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专业营养支持等人性化的治疗。
每天清晨,ICU的医护团队就开始忙碌的工作,严格床头交接班、晨间护理、查房、抢救、会诊、输液、吸痰、伤口处理、皮肤处理、床头检查、化验。每小时认真监测记录生命体征和各类进出量……在ICU,这些只是医务人员们每日必须完成的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因为不论是患者的医疗诊治还是生活护理,在这个无陪护病房内,都需要由医护人员来完成。科室医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在危重病人的身边,捕捉患者病情瞬息变化,为每一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
入住ICU的患着个个都是危重症,这让ICU的医务人员的责任重了很多。他们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的观察和判断,随时监测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还要及时与家属沟通解释患着的病情。用ICU护士长的话说“我们的工作状态永远是奔跑着的。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自动开启‘四不停’模式,即跑不停、走不停、干不停、记不停。”他们工作虽然忙碌又辛苦,可是这里的每一位成员没有发过一句牢骚,他们认真细致地做着每一项工作,这是我们对这支“跑步前进”队伍的最深印象。
自今年11月初,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更是进入一次病人“井喷”期,近半个多月病人长期固定在7、8人左右,甚至还开创了建科以来11人的病人最高纪录。其中许多高危、高龄的患者高居不下,给科室的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在医护人员人数不够、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科室人员发挥“连轴转”的敬业精神,加班加点,科室主任乔惠萍竟有了连着四个晚上呆在科室的经历,但大家却没有丝毫怨言,始终无怨无悔,每天依然在为病人的生命安危而奋战着,为患者生命而坚守着。
前不久,重症医学科收治一个骨折患者,因创伤比较大,送到重症监护时已经呼吸衰竭,氧饱和度在70-80%之间。由于不能自主呼吸,呼吸道存有大量血性分泌物。护士每十分钟吸一次痰,每天全身清洗一次,一日三餐都要鼻饲给予流质饮食。经过几昼夜抢救,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像这样呕心沥血呵护病人的感人故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除了辛勤的工作,这里的医护人员更是承担了超乎常人的工作压力,大家奉献着青春和热情,用仁心仁术,救生命于危难之时,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肩负的神圣职责,用爱心谱写出一曲曲治病救人、爱岗敬业的华彩乐章!
(党办王蕊)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ff/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