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留学生们远渡重洋来到一个新的国家学习和生活,面临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疏离、价值观念的冲突等挑战,于是可能会因为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水土不服”而产生“文化休克”。定义
那什么是文化休克呢?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给出的定义是: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留学生要正确认识“文化休克”现象,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主观心理的反应,是东西方文化间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差异在瞬间冲撞下产生的一种短期效应,因此要正确的看待。更重要的是要跨越这种现象,不要因为产生“文化休克”反应,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因此遭遇“文化休克”的学生与其选择后退,不如选择克服,这样才能成长,达到自己的出国目的。
“文化休克”的症状
留学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出现“文化休克”呢?如果你出现以下五个症状,那么就应当考虑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找朋友老师好好交流一下了:
变得易怒,对生活产生困惑,遇事爱逃避;
突然对祖国文化产生特别强烈的拥护感;
食欲不振、经常头痛;
经常感到郁闷、无聊、缺乏动力;
与周围的人关系紧张。
“文化休克”的6个阶段
蜜月期——初到美国,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美好,大家兴致满满地去探索新学校和新家,对一切都充满期待。大家会感觉与这个新环境陷入了热恋期。
文化休克期——然而热恋总是短暂的。随着新鲜劲和兴奋感逐渐消退,留学生们逐渐发现新生活并不是那么美好,开始有些怀念以前的生活、以前的朋友。有时会莫名得悲伤和不满。
恢复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留学生们渐渐开始习惯新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了,也越来越快乐。
适应期——在这个阶段,留学生们已完全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并将自己的观念、信仰和生活方式融入美国,学业和日常生活都越来越得心应手。
重返文化休克期——留学生回国后,会经历一段“重返文化休克”期。接受了美国当地的风俗习惯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家,又会产生一次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和矛盾。他们会希望与美国的朋友保持联系,或者希望有人愿意与他们交流在美国的经历,以寻找共鸣。所以留学生回国后需要快速“本土化”。
再次融合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海归们学会将自己在海外接受的新观念融入到祖国的生活环境中,让美国带给他们的改变与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完美融合共存。最终,海外学习生活的美好回忆变成了记忆的一部分,归国后的生活仍然继续。
“文化休克”如何预防?
1.在出国前,要详细了解留学国家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等信息,这些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提前了解有助于减小心理落差,尽早的适应国外生活环境;
2.到国外之后与人交流一定要有主动性,不要害怕自己说错。外国人听我们说不流利的英文就如同我们听外国人说不流利的中文一样,不会被看不起,只有经常与人交流,胆子才会变大,口语才能提高;
3.要有良好的心态。当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不要产生消极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慢慢的适应环境。或者找老师交谈,向他们倾诉自己现在遇到的问题,相信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合理的建议。
本文为美国中学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最前沿的美国中学动态最新留学资讯/培训课程/沙龙活动/生活指南/必备知识/学习资料等内容帮助您全面解构去北美读中学所需一切资讯!获取全面资讯,请如何治了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ff/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