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碱剩余与凝血


碱剩余异常可直接导致创伤患者死亡,失血性休克死亡病例中50%是由于BE异常[],手术患者中为80%[69,],短期术后出血合并凝血障碍、酸中毒、低体温患者,BE异常是最常见死亡原因[]。对“致命三联症”---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和低体温进行积极处理,可能有助于降低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

BE异常可导致凝血障碍,是因为凝血过程不仅仅与温度有关[],而受PH、BE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一机制已为大量体内与体外实验证实:

实验室研究提示凝血因子活性与PH关系密切:PH7.2(碱缺失BD=12.5mmol/L)时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一半,而PH7.6(碱剩余BE=16.5mmol/L)时,活性增加一倍[]。

以上现象也为临床研究证实(图8):德国创伤外科学会对接受治疗例严重外伤患者(ISS≥16)中例进行数据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Quick法,%)与BE负值显著相关(P0.)[]。

除PT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也与创伤患者碱缺失有关:BD越大,PT,PTT均延长[40],将近25%创伤患者可出现此类异常[39]。大样本临床研究(N=)提示,PT与PTT是创伤患者死亡率独立预测因子[],PTT甚至比BE更有预测价值[]。

以上研究显示BD在15mmol/L时可导致凝血活性下降50%,进一步解释了为何此类创伤患者死亡率可有50%。

各类静脉溶液在体内与体外是否影响凝血过程,也是众多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fbyy/124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