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323367.html上海静默期间,一则企业家骑行40公里取回U盾,为员工补发工资的新闻令许多人感动。事件的当事人叫张强,是一名血管外科专家,也是全国最大的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和许多受到疫情冲击的企业一样,他的公司也因为这次疫情遭遇经营打击,关停了三家诊疗机构,在上海、北京都遭遇封控的情况下,凭借广州和其他城市分部的运营才保证资金不断流。这场风波促使张强思考:当疫情挥之不去,防疫成为持久战,民营医疗机构应该如何调整经营战略?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经营的发力点又在哪里?
在百度和AI财经社、财经天下周刊合作的直播系列节目《沉默的坚持:疫情下对话创业者》中,张强医生尽管依旧坚强相信未来,但依然担忧疫情持续,政策环境不变,民营医疗机构的前途堪忧。
4月25号,上海仍因疫情一片寂静。根据天气预报,这天上海将迎来雷电和暴雨。但张强依然决定出门。他刚刚拿到了居委会开出的特许通行证,要回到关闭了一个多月的公司,取回U盾,给员工发出延迟了的工资。
张强医生是一名血管外科专家,也是全国最大的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出发前一天,他接到一名外地员工的消息——其他城市仍在正常运转,由于无法缴纳五险一金,这名员工可能面临个人征信风险。张强觉得,不能让员工的信用记录因为自己迟发工资而受到影响。
他带上雨伞和雨衣,准备骑共享单车回公司——由于道路交通管控,当时即使拿到特许通行证,也只能步行或骑单车出行。往返家和公司的40多公里路,他原本甚至计划步行,因为天气预报说,那天上海将遭遇的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雷暴雨,连骑车的方案都可能要取消。
幸运的是,那场雷暴雨最终没有在张强往返的途中降临,而是刚好在他踏入家门的下一秒落下。早上8点出发,下午5点才到家,全程9个小时,上天似乎一直都在眷顾这位义无反顾的“逆行者”。
骑单车40多公里为员工补发工资,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张强收到了许多赞誉。网友纷纷留言,称他是有良心的企业家,为许多家庭带来了希望。但许多网友不知道的是,疫情期间,张强经营的医生集团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为了维持经营,公司不得不关停了3家分部,将旗下最大的医疗中心由直接投资改为合作经营,他自己也主动将工资削减到几千元。
张强医生集团的总部位于上海。3月这座城市进入静默后,张强医生集团的业务出现下滑。“医院工作,医院接受诊疗。”张强说。北京因疫情进入封控状态后,公司的业务再受冲击,好在其他城市的分部继续正常运行,特别是广州分部,在这次疫情中成了公司的“顶梁柱”,也使公司的资金链没有完全中断。
凭借多年从事医生工作造就的危机感,早在上海开始实施封控措施时,张强就预感到了公司将会再度面临经营考验。年,张强医生集团也经历过封控措施导致的被迫停诊。当时,为了恢复经营,并照常发放员工工资,他只能退掉公司总部位于写字楼内的办公室。
那一年,虽然一度经历资金断流,张强医生集团仍然“疫后重生”,营业额超过了年。张强说,这是因为有患者的信任。“停诊后,许多患者说要等我们恢复营业了再来做治疗。”
这一次,同样有许多患者向张强发来了信赖和支持的讯息。一些患者询问张强,公司的经营是否遇到困难?还有一名患者找到张强,说自己愿意出资万帮他渡过难关,这让张强十分感动。
而这份感动,更让张强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从业30余年的血管外科专家,以及全国静脉病领域第一梯队公司创始人的社会责任。疫情期间,他的一些创业者朋友因为经营困难而放弃公司,但张强始终认为,创业的道路本身就不平坦,企业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到底,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应该放弃,只要行业不倒,企业家就不应该倒下。
“企业资金断流就像是一个人心脏停跳,但即使是心脏停跳,也要坚持给患者做按压,让企业重新活过来。”张强说。
4月份,张强医生集团通过公司新推出的“空中门诊”,一共线上接诊了多名患者,其中有一名老年患者因静脉曲张未及时医治而出血,很有可能陷入缺血性休克,张强通过视频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止血,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段惊险的经历,让张强看到了老年患者在疫情封控期间面临的特殊困难。尤其是在上海,一些老人独居生活,但由于不会用智能手机,他们在购买物资、就医、配药,甚至为配合防疫进行核酸检测时都遇到困难。
疫情期间,张强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当疫情挥之不去,防疫成为持久战,医疗企业要如何调整经营,实现未来发展?“空中门诊”的成功给张强带来了启发,他意识到,线上医疗将成为民营医疗企业未来的风口,这不仅是因为疫情期间患者出行不便,更是因为线上诊疗本身具有方便、高效、快捷的优势。
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都造成了冲击,但规模大小、资金来源等因素的不同,使得两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必须采取不同的调整策略。相较于医院,民营医医院已建立成熟科室的领域竞争,必然不占优势。张强也认为,民营医疗机构要思考,自己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服务?患者为什么选择自己?
“通过营销带来业务是不可持续的,只有真正满足患者需求,非公医疗机构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张强说。在经营自己的医生集团时,他也秉持这样的原则,不投资建设大型的医疗机构,而是注重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医生的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因为他认为,患者选择民营医疗机构时认准的是一个品牌,医院一样,只在某个地区拥有名气的医疗机构。
回忆起4月线上帮助过的多名患者,张强发现其中只有约半数需要立即获得诊疗,其余的患者病情并不紧急,只需要得到暂时的指导。张强认为,这一现象揭示了分级诊疗的必要性,如果医院,即使不能走出小区,这些患者也完全可以在家门口得到适当的医疗指导。
创办张强医生集团前,张医院担任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医院首创血管外科科室,直到46岁那年才真正走出体制。“出走”已经十年,但张强依然觉得,当初自己放弃体制内稳定的工作和优渥的待遇需要巨大的勇气。如今许多怀有创业梦想的年轻医生向他求教成功经验,他总是表示鼓励,但也不忘提醒他们,创业“不好玩”。他发现,一些年轻人创业总是凭着一腔热血,从父母那里获得资金支持后就投身市场,却没有意识到创业项目一开始就可行性不高,最终浪费了宝贵的启动资金。因此他建议年轻创业者,要主动争取融资,因为这也是对项目可行性和个人能力的检验。
“创业涉及到很多事,你自己要成为一名管理者。建议先在企业内的一线岗位学习,多观察,多积累经验,可以在自己创业时避免出现重大错误。”他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fbyy/1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