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升高,心跳为什么就会减慢挣脱枷锁的


晚上血压升高,心跳为什么就会减慢?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涉及的是身体是如何维持血压相对稳定,即血压的调节问题。

这也是一个基本的生理学问题,叫压力感受器受体反射。

压力感受器受体反射

压力感受器受体反射(BaroreceptorReflex),也经常简称为baroreflex。

我们知道,生命活动需要各种生理活动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稳态)。比如,核心体温需要稳定在37℃左右,血液酸碱度维持在7.4左右。

身体通过各种严谨的机制来实现和保证各种生理稳态。

其中,作为身体运输主干的动脉压更需要维持在一定稳态下,以保证身体各组织器官氧气和营养的供应。

动脉血压的稳态主要就是依赖于baro反射。

这个反射的感受器位于主动脉弓(可以感受从心脏输出血液的总压力)和颈动脉窦(感受供应脑血管颈内动脉的压力)。

现在已知,感受动脉压力的是位于神经末梢上的压力依赖性钠钾离子通道,动脉压力的变化引起压力感受器的变形,激活离子通道产生神经信号。

这种压力改变的神经信号上传到下丘脑,特别是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通过改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心脏纤维活动性传递信号,加快或减慢心脏搏动速率,增加或减少心肌收缩力度,从而增加或减少心脏泵出血液的量,来升高或者降低血压。

另外,交感神经肾上腺纤维也会指令肾上腺髓质通过分泌激素来增加或降低外周血管的循环压力,参与血压调节。

baro反射如何调控血压

位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对动脉血压的降低更敏感,会引发更显著的升压调节。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低血压的即时危险性远远大于高血压,因此更急迫地需要纠正。

这可以从我们从平躺体位到站立过程的血压调节来理解。

当我们从平躺转为站立时,由于重力的关系,将会有~毫升血液“坠”积在下肢静脉,意味着回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毫升,心脏输出量也就减少~毫升。

这就会引起血压的降低。

道理很简单,就如同自来水的压力泵,当没有水或者水量降低时,泵出的水压就会降低。

这时,位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受体会感受到这种压力降低变化,信号传到延髓调节中枢,就会增加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性,加快心跳速度,增加心脏收缩的力度,以增加总的心脏输出量,来升高血压。

这就是血压下降为什么会刺激心跳加快的原因。

最为典型的是,休克(血压下降到90/60mmHg)发生时,甚至发生前,心跳会显著加快,临床上常描述为“脉搏细数”。

血压升高,通过baro反射反馈性抑制心脏跳动速度

回到题主的问题,(晚上)血压升高,就会通过与上述过程相反的调节来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减慢心跳速率,以试图纠正血压的升高。

即,血压升高→心跳减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fbyy/164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