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小虫进入活跃期,有孩子被咬后休


假期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防范一种“小虫”——红火蚁。4月30日,四川西昌市一名小男孩在外玩耍时,被红火蚁攻击咬伤,引发过敏性休克。好在交警帮助下,一路护送小孩就医,目前经过抢救,孩子生命特征稳定,正在进一步观察中。

医生介绍,红火蚁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以难以防治出名。5月至11月,红火蚁陆续进入频繁活动期,多见于人行道边绿化带、公共绿地、丢荒地、河堤等处。人体被红火蚁螯针刺后有灼伤般疼痛感,可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脓包,敏感体质人群会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甚至休克、死亡。如果不慎被红火蚁咬伤,出现特殊生理反应,应立即就医。

去年

昆明多地现过红火蚁

5月25日,在靠近呈贡中央公园一侧的人行道边上,记者发现红火蚁的巢穴。顺着春融东路向东走了近米的距离,路边绿化带中就有10余个蚁巢,而在靠近公园一侧的绿化带里,红火蚁挖出的小土丘几乎随处可见。

在靠近公园的一处路边,记者甚至还发现一些蚁穴已经露出了地面,里面的蚂蚁已经长出了翅膀。周边市民表示,这几天下了雨后突然就冒出了很多红火蚁。

7月12日,市民张先生在飞虎大道旁的绿化带内发现了多个松软的土包,有大量蚂蚁爬出,疑似红火蚁。

记者将此情况反映给了社区负责人,负责人表示,这些确实是红火蚁的蚁窝。当天接到市民反映后,就派了工作人员在道路上进行巡查消杀。

7月14日,市民严先生在北京路茶花公园内的绿化带边上,发现一个蚁窝,疑似红火蚁。

随后,尚义社区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查探,最终确定这就是红火蚁。随即,工作人员组织了专业的人员对这里的红火蚁灭杀。

去年

昆明也出现多起

红火蚁伤人事件

6月1日,家住绿源小区的小谭,晚上8点多他到小区里遛狗,却被蚂蚁咬伤。他抓了几只仔细观察发现,咬伤他的可能是红火蚁。回到家后,小谭被蚂蚁咬过的地方出现了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

6月26日,家住羊肠新村别墅区的业主李女士,去车上拿东西时,突然手上爬上了一只红火蚁。李女士也没多想就弹了一下,不想却突然感到剧痛。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

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

红火蚁

(学名:SolenopsisinvictaBuren)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难以防治而得名。其通用名,火蚁,则指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红火蚁分布广泛,为极具破坏力入侵生物之一。在中国,红火蚁是入侵生物。(来源:百度百科)

据了解,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在世界24个国家(地区)发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红火蚁取食农林作物种子、果实及根系,筑巢引起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叮蜇人畜造成灼伤疼痛甚至休克和死亡,在城市公园绿地、农田、林地、江河堤坝,以及城乡垃圾场、撂荒地都有分布危害。

年红火蚁首次在我国大陆地区被发现后,以惊人速度在我国扩散。目前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区、市),个县(市、区)。尤其是近5年来,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个,较年增长了一倍。

传播速度如此迅速、范围如此广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红火蚁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它的蚁巢多数属于多蚁后的蚁巢,蚁巢中的蚁后可多达百只。每只蚁后一天可产卵~个,也就是说一个蚁巢一天就可以繁衍数十万只蚁。这样的繁衍速度,使得一般的控制手段很难起到预期效果。

据了解,长有翅膀的红火蚁蚁后可以飞行1千米甚至更远的距离,选择适宜地点建造蚁穴。一旦活动范围扩散,红火蚁很可能在当地扎根。

红火蚁还能通过水流散播。当水面上升,它们聚成一团浮在水面上,能存活数周直到水位落下或漂流直到岸上。

红火蚁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包括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

绿化带、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堆,是红火蚁最常见的巢穴。春夏天气反复,雨水较多,是红火蚁大量繁殖的高峰期。

如果拨开土堆,红火蚁就会马上“蜂拥而出”。

与其他蚂蚁受到干扰后四散逃生不同,红火蚁在遇到袭击时会有极强的攻击性。不论是遇到人类或其他生物,都会发起攻击。

日常如何防范红火蚁?

学会辨认红火蚁巢穴

红火蚁的蚁巢比较容易辨认,一般有30厘米~40厘米高,下雨后很容易凸显出来,要注意分辨和远离红火蚁蚁巢。

“狭路相逢”别招惹

1.发现红火蚁后不要触动,不要踩踏蚁巢,更不要用手去触摸,防止被咬伤。

2.在红火蚁疫情区域生活或作业时,需要充分做好防护,戴上手套、穿上长筒雨靴,并在上面涂抹滑石粉等。

3.不要在红火蚁发生区较长时间活动、停留,注意不要碰触红火蚁蚁巢、蚁道和外出觅食活动的工蚁。

4.如果发现红火蚁爬到身上,要迅速拍掉或抖落,不然可能会被叮蜇。

万一被叮及时处理

1.如果被红火蚁叮咬,要马上用清水或碱水清洗伤口,涂上清凉油或者止痒药物。

2.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做到不抓挠,避免将脓疱弄破,造成伤口的二次感染。

3.如果出现更加严重的不适症状,医院就诊。

被红火蚁叮蜇后,表现症状与人体被叮蜇部位、被叮蜇数量、被叮蜇经历、人体健康状态等均可能有关系,难以准确预测病情发生发展程度。因此,应尽量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叮咬。如不小心被叮蜇,应密切观察症状发展情况,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红星新闻、都市条形码、、央视新闻、新华视点、都市时报

编辑:张曦

编审:刘莹

终审:周建军

长期接受来稿,投稿邮箱:zscc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fbyy/172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