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中国是全球卒中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病率:/10万,患病率.8/10万;高死亡率:中国第一位死因,欧美第二位死因;高致残率:75%。

AIS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恢复血流措施之一。

静脉溶栓治疗的定义:

ALS静脉溶栓治疗现状:

根据最新指南要求,rt-PA用药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其中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90%药物溶于ml的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或泵入1h。用药期间及用药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一、静脉溶栓治疗的特殊护理

患者收入重症监护室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定期进行血压和神经功能检查,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2h内,每15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每30分钟1次,持续6h;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治疗后24h。

护理要求:

术后必须返回监护室,至少24小时。

常规影像学检查:头CT24小时内复查。

病情变化时:随时查头CT。

1.血压的监测

2.病情变化的监测

3.防止损伤及出血

护理要求:

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延迟安置。

尽量较少肌肉、动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发红、疼痛,如有应及时处理。

4.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护理要求:

皮肤及黏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

消化系统:呕血、便血。

泌尿系统:血尿。

颅内出血:意识障碍加深等,头颅CT检查。

二、静脉溶栓并发症的护理

1.颅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出血性脑梗死)

2.系统性出血(皮肤黏膜出血,便血、血尿、牙龈出血或女病人经期延长)

3.血管再闭塞

再闭塞与溶栓后凝血酶和血小板的活性有关,那么溶栓前后的抗栓治疗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阿司匹林仍然是抗栓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应注意应用的时间窗。

溶栓后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一般在停用溶栓药物24h后进行。

4.血管源性水肿

如水肿仅限于唇舌部,可采取鼻咽通气道,遵医嘱予抗阻胺类药物治疗。

如病情进展出现喉头水肿、气道梗阻时,应配合医师及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呼吸衰竭,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5.过敏反应(发热、寒战、皮疹、瘙痒、过敏性休克)

在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需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的表现。

如出现发热、寒战,应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出现皮疹、瘙痒,应遵医嘱使用抗阻胺类药物治疗。

如突发面色苍白、意识淡漠、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表现,则应遵医嘱立即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抢救。

三、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护理

只要康复应尽早进行。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24小时后即可康复。

调动患者积极性: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

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重视和指导社区及家庭康复。

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和社会职能等的康复。

强调心身整体的康复!

四、脑卒中多元化健康宣教

1.出院管理:详细出院宣教;出院时告知复诊有电话或短信提示。

2.居家管理:随访病人;现场指导;健康咨询。

3.建立溶栓病人信息库。

4.社区宣教义诊。

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血流措施,rt.PA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现认为有效挽救半暗带组织时间窗为4.5小时内或6小时内。

溶栓术后护理最重要就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班要求,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yfzs/157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