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新青年马林浩与死神拔河澎湃在线


                            

长征新青年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成长

你的样子决定了

这个国家的样子

医院

更多中青年力量

他们

在担当中历练

在尽责中成长

他们

在军队转型发展中

锐意进取

努力开创新局面

他们

是新时代的长征青年

今日新青年

马林浩

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心肺脑复苏、脓毒症等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

马林浩的爷爷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资深的儿科医师。让马林浩印象深刻的是爷爷的毕业证书,证书上有医学院一名校长三名副校长的毛笔签名,庄重肃穆,让马林浩遥想爷爷当年肩负的行医救人的责任和荣光,从医的梦想因此在心田生根发芽。高考那年,他所有的志愿都填报了医学院校。

最终,马林浩被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录取。怀揣着梦想,乘坐八小时的列车,南下五百多公里,他来到长沙开始他的医学之路。

1

起步湘雅,在耳濡目染中坚定良医梦想

首次走进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校园,首先映入马林浩眼帘的是鲜花丛中伫立着的两尊人物雕像:颜福庆和张孝骞。颜福庆老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张孝骞老先生是我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知名的内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马林浩在之后的求学道路上逐渐意识到,这两位医学界的泰斗,为湘雅医学院的创立与发展、为湖南医科大学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美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能在这样一所医学殿堂里学习何其荣幸!

“医者,外治肌骨,内驯五脏,袪疾患,消病痛,以精专之术救死扶伤,此为妙手仁心。医者,上循天道,下探良方,扬善义,慰人情,以公共立场济世安民,此为杏林之侠。世有良医,天下之福,幸甚至哉,幸甚至哉!”张孝骞老先生的这一名言深深地印刻在马林浩的脑海里。

大学学习期间,马林浩遇到一位等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当时他的老师、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周新民教授正巧在场,见状立即跪在患者的床上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指挥大家推床转运到手术室进行急诊开胸手术。在转运途中,马林浩看到了周老师的满头的汗水和坚定的眼神,感受到了治病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感受到了医学之路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复杂挑战,以致于他在之后的从医道路上都记着周新民当时抢救的全过程。后来患者成功出院时拉着周新民的手,感谢他给予第二次生命,那时候马林浩的内心也油然生起满满的自豪和满足。

2

精于长征,在无数次重症抢救中理解生命

年,作为军队首批文职人员,马林浩加入医院急诊重症医学团队,也因此遇到了好多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杨兴易教授,陈德昌教授,单红卫教授、李文放教授,以及他的博士生导师林兆奋教授等。在急诊ICU的从医道路上,几位老师的胆大心细、严谨求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兆奋教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中心、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有位胰腺炎患者凌晨出现腹腔大出血,林兆奋接到消息后半医院,指挥全程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家属感激林主任半夜赶来救人一命,林兆奋却淡然一笑,说:“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处理危重病患者的常态。”

急诊医生经常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疾病的诊断、家属的沟通、抢救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医护间的合作,其紧迫感和压力感是其他科室少有的。在前辈的影响下,马林浩迅速适应了急诊科的环境与节奏。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没有休息天一说,因此一旦病人有需要,无论是否正在休息,马林浩医院,赶到抢救现场,赶到患者的床旁,及时进行处理,许多时候顾不上吃饭喝水,没法在长假阖家团圆的时候与家人欢聚。

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是全军唯一的急救医学中心、上海市急诊ICU质控中心。在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中,马林浩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掌握了博观约取的知识,练就了临危不乱的心智,拥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转到病房的时候,由于感染引发休克,神志淡漠,需要快速的输液、大剂量的升压药才能勉强维持血压,体内乳酸的数值已经超过了正常值的六七倍,生命危在旦夕。由于需要采取包括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很多有创的抢救措施,在跟家属就这些操作的风险和利弊进行充分的沟通时,那位从国外赶回来的家属就说了一句话:“马医生,你们放手去抢救吧,只要医生觉得有利于控制老太太的病情,无论风险有多大,我们都愿意尝试,任何结果我们全部能接受!”家属那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眼神给了马林浩力量。经过积极妥善的救治,老太太终于转危为安,救人一命所带来的成就感消解了马林浩全身心忘我工作带来的紧张与疲累。

在急诊工作14年,马林浩把一个个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也见过病人倒在曙光乍现的一刹那。有一位车祸伤的患者,由于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已经导致多个脏器功能不全,但经过马林浩的积极治疗,患者病情一度有所好转,可以脱离呼吸机并且拔除了气管插管。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马林浩能感受到他对于生的渴望。但是,由于并发症多,加上严重的感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在一次大的手术后感染性休克,尽管那天马林浩抢救到凌晨3点多,但最终无法挽回患者的生命,那种无力感让马林浩难受了好久。

心肺脑复苏这一世界级的医学难题是马林浩的研究方向之一,为此年至年,他赴美国南加州大学Weil危重病研究院专门进行了心肺复苏方面的基础医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在美学习和工作期间,他披星戴月完成了数个基础实验,数篇论文发表在高水平的英文期刊上,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

投身军队,在卫勤保障中感受国家强大

军队医务人员的身份意味着马林浩时常要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年,和平方舟受命执行“和谐使命”任务,作为病房组组长的他,在天里走访了12个国家,为当地患者送医送药,圆满地完成了祖国交付的任务。和平方舟航行在大海上没有信号,但强大的祖国始终在他心间。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5次、“和谐标兵”等荣誉是对马林浩付出的肯定与褒奖。在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的海上阅兵庆典上,站在和平方舟的船舷上,近距离听到习近平主席一句“同志们辛苦了”,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执行“和谐使命”任务期间,参加中巴新联合军演,右四为马林浩

马林浩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yfzs/161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