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刺破了寒夜的宁静。
一个3岁多的瘦小男孩,被送到了临近深惠交界处的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他面色苍白,腹部隆起得像个小皮球,人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
图片来源:网络
小儿外科医生紧急过来会诊。小男孩是个留守儿童,家人说,他前后曾经历过3次开腹手术,医院做了阑尾炎手术。
医生判断,小男孩应该是因为肠梗阻引起了中毒性、低血容量休克,如果不马上手术会有生命危险。
由于经济困难,家属起初很犹豫,经医生再三劝说后才同意。
考虑到孩子严重营养不良,原来的伤口又有感染史,如果选择传统的开腹手术,切口愈合差,很可能再度裂开……于是,这位医生决定给患儿做微创的腔镜手术,尽管这会让手术难度大大增加。
经过小心翼翼的处理,小男孩的血压、体温开始回升,脉搏也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又重新活跃起来……
手术很顺利,经过13天的住院治疗和护理,他终于康复。出院时,这个入院以来不说话的小家伙,突然紧紧地抱着年轻的手术医生,久久不肯放开,喊了一声“医生妈妈”。
在场的家属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孩子的父亲激动地向她递上了感谢信。
这位年轻的医生叫张镟,今年36岁,是小儿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博士,3年前,她从一医院来到了医疗基础很薄弱的深圳坪山,扎根基层甘愿做起一名“小医生”,默默守护着这里的孩子们。
一位几近崩溃的父亲,他的儿子刚出生就发现胸部有巨大的病变,医院均被拒。张镟勇敢接手,成功将小家伙的胸部占位移除。后来,这位父亲给孩子起名字,其中一个字就是“镟”。
“以我之名,冠你一生!这是我最幸福的事儿。”
年5月3日,张镟当选首届“深圳十大杰出青年医生”。
她在评选现场的TED演讲,处处流露出一位“小医生”难得的大情怀,真挚动人,被评委们打出了全场第二高分。
大家好!我是青年医生张镟,一名小儿外科医生。
之前在许多场合介绍自己时,有很多人还不认识这个专业,总会有人开玩笑地说:哦!不就是小儿科嘛!
是的,“小儿科”!我们说“这事不值一提”,就叫“小儿科”。
而我们小儿外科,更是这个“小儿科”之外的一个小科,一个地地道道的“小科”。
我们手术的小baby小到才刚刚出生!
我们缝接的肠子小到就只有筷子头那么小!
我们的科室小医院都还没有设立!
我,就是这样一名医生,一名“儿科”加“外科”的小儿外科医生。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仰望那浩瀚的星空,那时,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宇航员!
长大了,经历过亲人的离去,我的理想就只剩下做一名医生,憧憬着做一名“大医生”。
那年高考,我的志愿单上,满满都是医学院校!
年的夏天,我如愿成为一名医学生!
说起“大医生”,人们自然会想到学历高、职称高、平台高、临床业务好、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创新性强!
毕业医院工作的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不读到博士,不发点SCI文章,不拿下国家项目,不做点高难度的手术,怎么能算一个大医生呢!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我就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奋斗着!终于,我成功拿到博士学位,发表SCI文章,拿下“国自然”项目,做着高难度手术,守着呼吸机……
这时,我又问自己,难道只有这样做才算是大医生吗?
3年前,我追随我的博士生导师来到医疗资源比较匮乏的深圳东部,当时还是新区的坪山,医院小儿外科创业之路。
医院到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区妇幼保健院,从一个拥有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和博士、博士后培养资格的科室,到了一个什么都需要从零开始的科室。
是的,我成了一名基层医生,一名老百姓和“大医生”眼里的“小医生”。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特别温暖。这几年也同样鼓励着我!
在深圳东部及周边地区,有很多孩子是随迁儿童,或者留守儿童,平常家长工作一忙起来,很容易忽视孩子生病的表现。
去年冬天,我接诊了一个刚刚切了阑尾又肚子痛的孩子,他是一个留守儿童,才3岁,但已经经历了3次开腹手术。妈妈开始以为只是吃错东西,但孩子精神很不好,肚子越来越胀,血压也开始不稳定,我们赶紧给他抗休克治疗,又做了微创手术。手术很成功。
手术后的第二天,孩子肚子已经不胀了,肠子也开始动了,小家伙下床活动时,经过我办公室门口,小脑袋往里边探了探,我对他笑了一下,平常不爱说话的他高兴地向妈妈喊道:她看我了!她看我了!
第二天查房时,小家伙突然给我一个大大的熊抱!
是的,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的纯真,他们感知温暖、表达谢意是这么的直接!
这是我收到的最温暖的拥抱!
我们小儿外科有很多疾病,即使及时发现,留给家长和医生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今年1月份,我们为一名新生儿开启了手术绿色通道,用微创的办法,在黄金4小时内成功挽救了即将坏死的睾丸和肠子。
手术后,有人问在深圳市中心福田工作的父母:为什么当时没医院呢?
孩子的爸爸说:我们相信张博士,是她帮孩子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正是这份信任挽救了这个孩子,但也正是因为我们把基层的学科建设好了,才有能力、有条件让家长们放心、大胆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这就是我,一名小儿外科医生,一个从基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追求大情怀的小医生!
?小女子有大智慧
医院工作多年,是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和医院进修。擅长应用传统和现代腔镜微创技术诊治各类小儿泌尿、普外与新生儿外科等疾病。
年被深圳市坪山新区引进,建设首个小儿外科。
?更有大担当
她是深圳市科创委项目评审专家、市健康教育科普专家团专家,广东省泌尿生殖学会、省健康管理学会儿外专委会常委,省妇幼保健学会儿外、临床医学学会—胎儿医学专委会委员,省医学会儿外分会腔镜学组成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及部、省、市各级科研课题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近20篇,SCI文章4篇。发明专利1项。
给亲爱的“医生妈妈”一个抱抱
每位“杰青”医生
都有一个动人故事
▽
①10年前,是这位深圳年轻医生,为汶川地震的孤儿保住了双腿
②她怀孕3月却被迫引产,深圳医生大喊“刀下留人”!
③34岁就闯出全国名堂!有这样的儿科医生,深圳家长不用慌
④四川大爷牙掉光,活活饿了20年!竟靠一个“泥水匠”神奇逆转
⑤医院里“摇试管”,竟为朋友父亲“摇”回一条命!
⑥白血病能治吗?父亲去世后,深圳医生已跟它打了13年仗
⑦生娃痛得五马分尸?医院每年多人刷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ysjk/1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