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蜜蜂蛰一下竟引发休克,只因为他做了这件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冰清通讯员沈笑驰

最近,杭州连续高温,王先生一家被热得“躲”到山里避暑,没想到招惹了山里的小主人——蜜蜂,最后还进了急诊室,险些丢了性命。

小小的蜜蜂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先生被蛰咬后处理不当,毒液残留在体内,细菌引发感染所致。

七月以来,杭州就长时间处于“火炉”模式,热得让人烦躁。正好孩子也放暑假了,王先生就带着一家人来到山里避暑纳凉。

上小学的儿子在城市里待惯了,对野外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在河边嬉戏时,他不小心碰到了河边一棵树的树枝,谁知上面正好有一个蜂巢,蜜蜂“轰”地一下飞了出来。

王先生见状,马上跑过去护住儿子,把他抱开。儿子毫发无损,王先生的手臂上却被蜜蜂蛰了一个包。

被蛰完后,手臂马上鼓出了一个小包,红红痒痒的。王先生想都没想,就开始拔小包上的蜂针。但毒刺陷得比较深,他尝试了好几次才勉强拔掉一点,随后用清水洗了一下伤口。

回家后,手臂上的小包久久未消,还肿得更厉害了。第三天午后,王先生突然觉得头晕胸闷、恶心想吐,然后就失去了意识,被紧急送到浙江中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周冰之主任一看伤口,就知道毒刺肯定还没用拔干净。医生先用胶带粘出残余的毒刺,对伤口进行清创,然后再进一步抗炎治疗。

周冰之主任说,患者没有把毒刺拔干净,手臂上一直残留着毒液,细菌感染后出现过敏反应,所以发生了过敏性休克,“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系统损伤,包括溶血性贫血、急性肝肾功能损伤、心脏毒性反应。”

皮肤科余涛医生介绍,我国的蜂主要包括胡蜂、熊蜂、蜜蜂等。胡峰的毒性最大,熊蜂其次,蜜蜂的毒性相对较小,“不同种类的蜂,蜂针刺入皮肤后表现也有所差别。比如胡蜂在蜇伤人后,尾部的毒刺仍可以收回继续进行二次攻击;蜜蜂蜇人后,尾部毒刺随之脱落;而工蜂的毒刺针有倒钩,蜇人后部位深,并且容易折断遗留在皮肤内。”

他提醒,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夏天穿上防晒衣,既能防晒,又能防止蚊虫叮咬。一旦不慎被蜂蜇伤,医院进行诊治,如果全身多处蜂蜇伤,更应该重视治疗。

在暂时没有就医的环境下,可以进行一些紧急处理:如果受蜇部位有毒刺突出于皮肤表面,可以拔出,如果发现毒刺残留难以拔出时,应避免盲目挤压,“王先生这种情况,就不应该擅自拔出毒刺。”

如果是被体型较大的胡蜂蜇伤,由于其毒液是碱性的,可以局部涂抹食醋,甚至是尿液;但如果是体型小的蜜蜂,其毒液是酸性,则可以使用肥皂冲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ysjk/164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