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1311.html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晓光通讯员程方
7岁的孙浩博一直有一道无解的谜题,即:爸爸究竟何时上班又何时下班?
谜题存在,以至于在孙家,类似于“爸爸今天是早班还是晚班?”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毕竟,据他和5岁的弟弟观察,他们的爸爸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大忙人,一忙起来,关于那个早班还是晚班的问题,便没有固定的答案。
孙浩博的爸爸叫孙群,现年38岁,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一名主治医生。医院急诊科的妻子王娜一样,两人已在这里工作了长达11年之久。
11年的路很长,长到孩子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成长;11年的路也很短,短到上班、下班“医院——家庭”两点一线。
且在孙浩博看来,上述“两点一线”中,那个关于“医院”的点总是无限延长,以至于他们一家四口相聚一起少之又少。
年这个春节,依然如此。
大年三十整夜忙碌,与往常无异
有人说,春节是用一年的时光,盼一场人间小团圆。而大年三十除夕夜,则是这场团圆的高潮。
不过,这一切在孙家并未出现。
那是一个忙碌的夜晚,与往常并无特别。这是时隔数日,孙群对这个除夕夜最为直观的印象。
他说,自己从当天17:30分接过晚班那一刻起到次日清晨8点,除奔波于ICU各患者病房间,先后抢救3个急诊重症患者外,医院的走廊有他飞奔的脚步,心内科全院会诊中,有他的身影……
“会诊的对象是一名因急性心梗造成消化道大出血的高龄患者……”孙群清楚地记着,完成上述会诊后,半夜回到ICU的他又继续对负责的病人进行指标监测和药物管理……
等他回过神来,发现东方已经破亮,手机闪烁的消息提醒里,有妻子发送的除夕问候,有孩子们打来的视频通话……
“没有空看,没有来得及接……”孙群说。
这在医生、尤其是ICU主治医生孙群那里,已是常态。“在岗位上,我们几乎每分每秒都在与时间赛跑……”
这样的赛跑不讲春节,没有除夕。“加上,ICU,是无菌隔离的环境,这里的每一位病人,都没有家属的陪伴,只有我们。所以,我们得陪他们过年,过关……争取早日让他们与家人团圆。”孙群说。
事实上,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孙群的事例并非孤本。
“这样逢年过节不回家的日子,在平常也占了大多数。”该院一名人士表示。
据介绍,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一共46人,10名医生,36名护士,每年春节,这里一直坚持全员值班。
这个春节依旧是这样,“不管是家在外地还是本地的,他们如往常一样,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就地过年……”上述人士称。
至于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对于在重症医学科(ICU)工作的他们来说,不过是工作中的平凡一天。
“破例”陪伴,把温暖带给患者
孙群他们的平凡一日,对于这里患者来说,却是最好的陪伴。
腊月二十九,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进一位特殊的急诊病人。
这是一位90岁的女性高龄患者,入院病因是脑出血合并胰腺炎,且患有脑梗。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问讯赶回淄博的他们眉头紧锁,守在重症医学科那扇房门外。
身为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的杜金云也证实,因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力较差,免疫力降低,再加上三病合发,当时入院时已休克,属重症危急患者,当他们把上述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后,后者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此时正逢年关,医院方面,考虑到家属希望患者能挺过来,过一个团圆年的迫切,便“破例”让这位患者的儿子进入ICU病房,陪伴母亲度过如此特殊的大年三十。
当这样的暖心陪伴遇到重症医学科(ICU)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和精心呵护,大年初六,这位一度休克的年迈患者终于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上述案例并非偶例。腊月二十八,一名40岁男性患者突发感染性休克。
面对入院时已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的这名患者,ICU医护人员立刻对其进行各指标检测、血液净化、灌肠排便等,并组织全科讨论其病情。
当时,因临近大年三十,被告知丈夫病情危重,又不敢告知家中长辈,还有年幼孩子需要照顾的其妻情绪濒临崩溃。了解上述情况,ICU医护人员一方面在全力抢救病人,另一方面也尽力安抚着妻子的情绪。
“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上述患者于腊月二十九日晚由昏迷转为清醒,大年三十意识逐渐清晰,病情好转,他的家人也在大年三十晚上放心回家过了一个团圆年。”重症医学科护士翟红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介绍。
这样的故事经常在重症医学科(ICU)发生。在杜金云、孙群以及翟红等看来,这里虽然忙碌是常态,但病房中的温暖却也是常在。
ICU不再是与死神相接之地
重症医学科(ICU)被称为“生与死之间的最后一道门”,也是经常被称作“创造奇迹的地方”。
这里,随时能听到急救的警报声,随时能看到医生护士的匆忙脚步……“忙而有序的生死战场”,这是科主任杜金云给重症医学科的定位。
“普通病房治病,ICU救命,我们的使命,就是每时每刻,用尽全力,当好患者‘生命的守门人’。”她说。
年,医院重症医学科组建。从此,重症医学在博山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发展。科室成立16年来,培养ICU专科医生数十名,使成千上万名重症患者得到救治。
“在我们病房只有患者和我们医护人员。”孙群说,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危重病人经过全力救治后,家属们在门口满心欢喜地迎接病人回到普通病房。
为这个愿望,从年头到年尾,这个经常与时间赛跑、时常与死神较量的地方,每一时、每一秒都如此宝贵。
即便是年关,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
据重症医学科医生燕涛介绍说,因为季节原因,重症医学科在年关将近之时患者突增,为了让必要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及照护,科室逐步增加床位以应对来院的重症患者,科里46名医护人员像往年一样,医院值班、听班。
据统计,春节期间,重症医学科床位最多增加到19张,截止到正月初八,已有5位患者治愈并从重症医学科转出,而仍住在科室的大多病人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已在康复期。
现如今,在更多人看来,医院的ICU已不再是与死神相接之地,因为有他们——
“我们会一直守护着这‘生与死之间的最后一道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杜金云说。
而当这样的守护遇到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和日趋精准的医疗技术,那个被称为“生与死之间的最后一道门”的门口也经常发生着圆满的故事。
只是在“孙浩博们”那里,类似爸爸孙群这样的人脚步越来越匆忙,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ysjk/1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