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150周年啦,听听三位杭州市民和


白癜风个体化治疗方案 https://m.39.net/disease/a_s7oekhn.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冰清通讯员方序

今年浙江大医院(医院)周年的生日。百年前,浙大二院创建了浙江省第一家医科学校、产科学校、药科学校,医院校之一;现在,医院是国内首医院、全球首批JCI学术医学中心、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王建安院长在建院周年开幕式上强调,医院始终坚持“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科技创新、服务大众、培育新人、引领未来”为医院使命,把“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作为服务理念,致力建设“具有鲜明学医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以来,浙大二院救治了数不清的国内外患者。这次,三位杭州患者参加了周年的生日大派对,医院的故事。

当年百分百烧伤的女工,现在已是三代同堂

80年代末,一位酿造厂女工不慎掉进热酱油池中,救上来时,已%烧伤,Ⅲ度烧伤面积达74%,重度休克。当时的她几乎体无完肤,只有头顶部位是度烧伤。医生就从头顶取皮用切痂植皮的方式取了大约15次。在病人休克期时,抢救主要靠大量输液,为了保证输液,医生会做大隐静脉切开置管,另外还需护士频繁的穿刺。

烧伤病人静脉穿刺十分困难,眉弓处、耳后、锁骨上、侧胸壁甚至指缝都成Ⅲ了穿刺点,护士们常常围在病人周围,从头到尾地找静脉。就这样经过数个月的共同努力,终于治愈了这位病人。如今,她不仅生活能自理,还包揽家务,每年过年时都会打电话和当时的主管医生拜年。

在ICU病床上,她听到了距离死亡最近的生命之声

“我何德何能,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这里的医护人员倾其所能为我医治!”44岁的华宁(化名)患有严重心肌病,综合ICU医生为刚从死亡线上“逃过一劫”的她弹奏了一首琵琶曲,这是她在依赖ECMO维持生命、等待心脏移植的难捱日子里听到的最美妙的音乐,是在传说中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发出的生命之声。

年5月,一位中年女士因突发心源性休克住进了浙二ICU。生死悬于一线,是黄曼和团队医生一起,竭尽全力将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但危险依然存在,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做心脏移植手术。可是,合适的捐献器官要等多久才会出现,谁也无法给出答案。尽管黄曼与她的团队给予了病人贴心的照料,烦躁与焦虑还是悄然袭来,病人渐渐变得不愿意配合。直到有一天,这位病人无意间听到了悦耳的琵琶声。她就和黄曼说,想要现场听一听。

原来,弹琵琶的是ICU的一位年轻医生。黄曼得知了病人的心愿后,就让年轻的医生抱着琵琶来到病床前演奏了一曲《六幺》。美妙的音乐重燃了这位女士战胜病魔的斗志。终于,她等来了适合于她的捐赠心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手术前夕,在病床推出ICU的那一刻,黄曼走到她的身边,俯下身对她说:“加油!等你好了,就走着来看我。”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铿锵有力的琵琶声与她的这一句“走着来看我”,真成了这位病人坚持下去的力量。今年的情人节,这位女士不但已经可以顺利行走,还开着车,带着一大捧鲜花来了。她告诉黄曼,在治疗初期发生的种种她都已不记得了,只记得这句‘走着来看我’。”诺言的喜悦兑现,让重生的女士与黄曼,都非常开心。

四次难忘的看病经历,他和浙二结下深厚友谊

冯爷爷,一位已经在杭州生活60余年如今已91高龄的老杭州市民,就在本周三下午,拄着拐杖兴冲冲地找到院庆办公室,手里拿着刚刚发行的当天报纸,说:“我不是来投诉的,是来表扬的。”

这是个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年在如今的四季青旁边被三个人抢劫拍砖,后脑勺血流不止,是浙二治好了他,并且毫无后遗症;年,右胸部发现有结节,来浙二做病理检查,45分钟即出报告,结果是良性,是浙二的快速准确解除了他的忧虑;年,左眼白内障,是浙二给了他再次的清晰世界,直至现在,仍很清爽;年,突发脑梗,左手突然拿不起东西,是急诊卒中中心流畅的流程消除了病灶,住院11天,还一个仍健康无碍的身体。

四次的看病经历让他与浙二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很多医生都叫得出他的名字,医院的每个改变他都熟稔于心。如今的冯爷爷,睡觉好、吃饭好、心情好,在他心中,浙大二院医德好、设备好、技术好,大毛病首选浙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ysjk/172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