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手术野广泛渗血如何处理


严重休克病人术中出现手术野广泛渗血需要紧急处理。可能引起出血增加的原因很多,应尽可能找出致病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体内功能正常血小板不低于5万,纤维蛋白原不低于1g/L即可维持正常凝血功能。原发凝血功能缺陷病人,如晚期肝病,出血增多主要是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治疗应补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也可给予新鲜冻干血浆。某些手术本身易于引发凝血功能损害,如前列腺切除,产科手术,此时主要凝血功能障碍是纤溶亢进,6-氨基己酸治疗常有效果。大量输血后也可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稀释性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是主要致病原因,一般输血量超过血容量的40%时应加输新鲜冻干血浆,超过60%还要补充血小板。最后才应考虑休克原因。

休克晚期病人出现伤口广泛渗血,实验室检查出现血小板10×/L、纤维蛋白原1.5g/L、INR1.25、血清FDP20mg/L、3P试验阳性。以上五项任何三项阳性应高度怀疑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休克引发DIC原因:长时间低灌注状态与血中液体成分外渗导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小板与红细胞聚集成团;严重缺氧酸中毒引起血管内皮广泛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休克时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细胞肽(TNF、IL-1等)使血管内皮表现促凝性质;休克后期,肠道内毒素和细菌转移,导致内毒素血症,促进DIC发生。

DIC治疗:

(一)处理原发病尽快去除原发病是治疗DIC的根本措施。多数感染引起的DIC,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后,DIC常自行好转。

(二)改善微循环1、扩容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兼有抗血栓形成作用。中晚期已有出血表现病人应用FFP后5%白蛋白,扩容兼可补充凝血因子。2、解除血管痉挛应用作用缓和的血管扩张药,或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药物如山莨菪碱,扩张血管同时还可能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保护作用。3、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作为DIC诱因,可以应用碳酸氢钠、乳酸钠或THAM纠正。4、吸氧,通畅气道,改善组织缺氧。

针对性治疗1、抗凝治疗,肝素-U/天或-U/小时连续静脉滴注,主张早用,调节药量到APTT延长到正常值1.5-2.5倍,DIC缓解后停药。晚期已经有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出现明显出血倾向时禁用肝素。抗凝治疗还可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血酶Ⅲ等药物,应依据病情和条件选用。2、补充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消耗是DIC出血主要原因,可以在抗凝治疗同时补充FFP、新鲜全血、冷沉淀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凝血因子。3、纤溶活性调控DIC一般不主张应用促纤溶药,因为纤溶活性增强是DIC的必然结果。DIC早期与中期也不用抗纤溶药,只在明确纤溶是出血主要原因时,可以在肝素抗凝的基础上应用6-氨基己酸4-10g/天静脉点滴,或用氨基环酸-mg/天静脉点滴。

摘自《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白癜风症状
咨询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ff/51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