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诚信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590068.html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与评价
王光毅
通信作者:王光毅本文引用格式
王光毅.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烧伤杂志,,37(02):E-E.DOI:10./cma.j.cn520--.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呈现内在的、持续动态的变化规律,由休克早期的“低排高阻”逐渐过渡到回吸收期的“高排低阻”,并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正常值不是烧伤休克复苏的终点,追求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的正常化将导致过度复苏。每小时尿量仍然是指导休克复苏的“金标准”。动态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可以辅助临床治疗,在休克复苏不良、心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和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具有更大的作用。
烧伤;休克;血流动力学;液体复苏
基金项目: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重大专项(AWS14C)
自年Evans补液公式问世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良,烧伤休克期的救治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临床上以补液公式为指导,根据尿量、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常规指标,制订个体化的复苏策略,使得多数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够平稳渡过休克期。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虽然按照这一液体复苏策略实施治疗,但是一些患者仍然经历了休克期度过不平稳。例如补液量已远远超过公式预估量,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水肿,但尿量仍偏少和/或组织灌注不足,或早期存在心功能不全、ARDS、急性肾损伤等,上述情况使得尿量等常规监测指标不能及时反映循环变化并指导临床补液治疗。然而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的发展,为烧伤休克期监测提供了新手段。
扫码看全文
欢迎扫码浏览相关文献
1.烧伤休克防治全国专家共识(版)
引用格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烧伤休克防治全国专家共识(版)[J].中华烧伤杂志,,36(9):-.DOI:10./cma.j.cn520-0623-.
扫码看全文
2.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
引用格式:潘泽平,荆银磊,李明,等.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36(5):-.DOI:10./cma.j.cn520--.
扫码看全文
3.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指导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的临床意义
引用格式:蒋南红,王德运,李凤,等.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指导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的临床意义[J].中华烧伤杂志,,35(6):-.DOI:10./cma.j.issn.-..06..
扫码看全文
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高乳酸值与死亡风险关联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引用格式:丁晓斌,陈建,杨雨婷,等.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高乳酸值与死亡风险关联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35(5):-.DOI:10./cma.j.issn.-..05..
扫码看全文
版权声明
上述文章为《中华烧伤杂志》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其他媒体、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yy/1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