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m/你见过生命最脆弱的样子吗?在重症医学科ICU病房里,失去意识的病人眼里噙着泪水,悲伤、焦躁、紧张......纷繁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在生命受到威胁的至暗时刻,医护人员白衣执甲、丹心为矛,筑起护卫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有他们在,就有光。
杨从山,医院江北院区副院长兼重症医学科主任,7年来,他和同事们千余次逼退死神,救治成功率超过97%。2岁孩子的父亲,即将参加孙女婚礼的爷爷,外地打工的家中独子......一个个家庭在无助绝望中重拾希望,苦涩的泪水变为甜美的笑容。
隆冬傍晚,行人稀少,星星点点的光照亮着回家的路。
晚上7、8点钟,医院江北院区重症医学科病区,病房中亮如白昼,护士们忙碌地带教指导病人,血滤机血泵运转,台子上并排摆着五颜六色的标识贴,病房内传来持续不断的仪器声。
“杨主任,外地急救车转诊来一名外伤危重病人,请立即组织抢救。”正在值夜班的杨从山放下电话,一路小跑向急诊科奔去。
意识昏迷、测不出血压、全身湿冷......不久之前,伤者小姜骑着电动车行驶在下班路上,被一辆30吨重单挂大货车脱落的车轮猛然砸伤后腰、腹部及左下肢,医院初步检查,患者右侧耻骨上下肢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左股骨干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肌肉严重撕裂伤),抢救仍不见好转,于是医院江北院区进一步施救。
急诊室内,医护人员止血包扎、连接监护仪、输血输液、上呼吸机、打升压药,杨从山紧盯着监护仪血压数值,回升至80/50MMHG,“紧急手术探查大血管情况。”患者被立即送入手术室,杨医院麻醉科、骨科、胸外科、介入与血管外科、血库和重症医学科等专家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台上,小姜的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血压上下波动,左腿的创伤面积很大,血肉模糊,感染很难控制,生命危在旦夕。“我老公才34岁,儿子还小,我们家不能失去他啊!”手术室外,病人的妻子一把抓住迎候在门口的杨从山,弓着身子,眼泪止不住的涌出来,不停地啜泣着。
“我们已经做了紧急心肺复苏抢救,目前手术探查,还好大血管没大问题,但左腿创面大量渗血,闯过失血性休克关很重要。”杨从山努力将现在手术室里的状况,告诉病人的妻子。他一直非常重视做好病患的沟通工作,要求医生们在入院初期、掌握病情48小时中、病人苏醒后,都要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病情,争取病患对治疗过程的支持和配合。
ICU病区里,小姜依旧寒颤不断,体温没有任何升高的迹象,创面敷料被出血浸透了,血还在出,血压顶不住,需要大量输血。医护人员紧张地忙碌着,心电监护、血滤机,护士们正在为病人二路静脉同时输血,加快输液输血支撑他的血压趋于稳定。
▲杨从山和小姜交流病情
“加一床棉被保暖,来来来,所有人都来参加捂血,捂暖和一点,再输进病人体内。”杨从山招呼ICU所有医护人员每人抱2~3袋血捂在怀里,挂在输液架上的血袋就直接用手掌暖和着,这带着ICU全体医护人员体温和爱心的鲜血,很快输入病人的血管里,在他的身体各处流动起来,支撑着他的生命顽强对抗死神,终于,病人的寒颤消失,体温慢慢回升。
病人的生命体征逐渐恢复,这给接下来的治疗提供了绝佳的窗口期。
骨科专家:“伤者左腿挤压伤情况非常严重,保肢有很大的风险与难度,休克关、感染关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伤者还很年轻,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想给他保住左腿。”
介入与血管外科专家:“伤者伤肢渗血严重,我们准备介入下腔静脉栓塞术,控制渗血,帮助稳定血压。”
杨从山:“嗯,好,全院上下通力配合全力抢救伤者!”
连续7个昼夜,病人经历血管介入手术、清创+VAC引流术、换药和创面处理,避免了伤口坏死感染,保住了下肢,最初24小时的大量输血稳住了血压,闯过了休克关,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宣告抢救已初战告捷。
“你们对我太好了,是我的救命恩人!”苏醒过来的小姜紧紧握住杨从山的手,起死回生让他感慨万千。
“你要好好配合治疗,相信你一定能康复站起来走路的。”杨从山说着递给小姜一张贺卡,祝福他早日康复。
“我们始终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杨从山告诉每一位ICU团队的医护,不是看到生命的希望才去坚持抢救,而是坚持不放弃地救治才能看到生的希望。
ICU病区里的故事都是惊心动魄的,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靠的是医护团队高超的医术和紧锣密鼓的协调。杨从山介绍,半夜开会是常有的事,手机24小时不关机,沟通转诊病人信息,和病患及家属交流,院内各科室的分工协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7年来,杨从山和医护团队不断创造救治奇迹,多次成功抢救严重创伤、休克、高空坠落等危重症病人,有力保障了危重患者的救治,实现了“危重患者不过江”的初衷,很多重症患者从外地转来江北院区救治,院区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周边区域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心、转诊中心。
素材来源
医院江北院区杨忠实、朱恺勐
采访
游堃
编辑
郑好
发布
苗鑫
审核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zlyy/1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