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近期高发江西有人被送进ICU


「本文来源:南昌晚报」

小小一只虫子

看似不起眼

但是,有可能致命!

近日,医院ICU收治了

一名被小虫叮咬的病人

医院抢救时

体温已高达40.0℃,全身乏力,呼吸急促

经检查后,医生发现病人已出现急性肝功能损伤、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肺部感染等重症,并立刻启动急救措施。目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各项指标均在好转。

图为被恙虫叮咬后接受治疗的病人。

原来,病人前些日子在田里干农活,肚脐周围被一只不知名的小虫叮咬了一口,皮肤有些瘙痒,但他并没有太在意。几天后,他开始发低烧并伴有咳嗽,吃过感冒药后身体并无好转,反倒日益加重,直至出现高烧、全身乏力、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

医生根据病人家属的描述,考虑病人有田野作业史,加之病人肚脐下缘出现典型的焦痂样疤痕病情,医生第一时间诊断为“恙虫病”。

无独有偶

近期,多地报道了恙虫病的相关病例:

厦门两位市民高烧不退,

核酸检测结果没问题,

医生又对他们进行全面检查,

结果发现两位患者身上

都有一个黑色的“焦痂”,

经诊断,

他们高烧不退的“元凶”

竟是恙虫咬伤所致。

浙江王女士跳完广场舞后

被恙虫叮咬了一口

随后出现

持续高热、多个脏器功能损伤等症状...

桂林市韦先生干农活时

不慎被恙虫叮咬

导致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症...

一只“小虫”竟然能致命?

被虫咬伤,绝非小事

对于恙虫病

今年

江西疾控曾发布过紧急提醒!

恙虫病南方多发于夏秋季

恙虫多出现在温暖、潮湿的灌木丛边缘、草丛及河岸。喜欢叮咬人体的潮湿处,例如发际、颈项、腋下至胸乳部、腹股沟、四肢等,引起恙螨皮炎。

传播途径

病例可散发,也可流行。

南方多发于夏秋季,5-11月多见,6-8月高峰;北方多见于秋冬季,9-11月多见,10月高峰。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农民和野外工作者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0天,一般10-14天

病程第一周:发热,体温可达38.5-41℃;全身中毒症状,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身上有焦痂和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

特征性体征:焦痂与溃疡

外观: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3-15㎜

形态:表面焦黑色痂皮,基底部肉芽创面

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

数目:1个,个别2-3个

好发部位:身体潮湿处、气味浓重处、较隐秘处

提醒:发现不明发烧要注意

恙虫病一般都发生在山区。

尽量不在草地上坐卧,尤其雨后勿坐草坪。

到野外游玩,使用驱避剂涂在衣领、袖口和裤脚上,以防恙虫上身;在裸露的皮肤上抹上驱虫药或硫化钾溶液,防止恙虫叮咬。

如果外出游玩,发现不明原因发烧,要认真检查身上有没有虫子叮咬后的焦痂或溃疡,特别是人体隐蔽部位,就诊时一定要告诉医生,给医生专业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以免漏诊。

如何预防恙虫病?

到野外或公园游玩时,避免在灌木丛边缘、河岸及草丛等环境中坐卧休息或晾晒衣被。特别是雨后,草地是恙虫最喜爱的场所。

穿衣不要过于宽松,尽量穿长袖衣裤,并扎好袖口、领口和裤脚,裸露在外的部位,要及时涂抹蚊虫驱避剂。

在“危险区域”活动时,要经常拍打衣物以抖落可能附着的恙虫。

回家后,要及时换衣服、洗澡,特别要注意清洗身体比较隐蔽的部位。

若出现突发高热不退,且腰、腋窝、腹股沟等处发生焦痂等“恙虫病症状”,应及早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外出郊游史,方便医生尽快诊治。

赶紧转发出去

一定要注意!

来源

赣南日报、

人民日报、

南国早报、钱江晚报、新华网

编辑

付梦影

审定

金官

核发

张宁

点亮和

千万要当心恙虫

转发扩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hlff/167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