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鸽争鸣鸽子莫名其妙的伤亡,为什么


近期,国内很多地方阴雨连绵,鸽舍难免潮湿。一些鸽友在和我们沟通时反应:鸽子会出现精神萎靡,采食下降,用肠道、呼吸道、毛滴虫都不管用,也不是新城疫、腺病毒类,原因何在?

经过我们实地诊断,取样分析,现将病因、病理、预防、治疗方案整理如下:

诊断结果:真菌感染;

病名:鸽鹅口疮;

A病因介绍:

什么是鸽鹅口疮(可百度:鹅口疮,新生儿容易感染)

鸽鹅口疮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或脏器感染的鸽子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也是鸽的散发性常见病,病鸽以咽喉部形成黄白色干酪样物为特征。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真菌具有坚固的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是异养性的,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也就是说真菌就寄生在鸽子的身体上,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引起鸽子发病的,只有当鸽子免疫机能下降时(比如感染了新城疫、流感、圆环病毒、呼吸道感染以及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感染),真菌就会趁虚而入而发病。

真菌累积:

一般鸽体对真菌有很好的免疫和代谢功能,但因食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或环境潮湿,真菌存量显著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超过了鸽子代谢能力,形成真菌蓄积,引发病变。

B病原: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鸽鹅口疮是真菌类的一种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深部真菌病。

白色念珠菌为类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菌体小而椭圆,能生芽并延长形成假菌丝,革兰氏阳性。当酵母状念珠菌发育为菌丝型时,对黏膜有较强粘附能力且能拮抗白细胞的吞噬,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休克致死作用。还能产生一些水解酶,造成组织损伤,诱发病变。

本菌对外界环境及一般的消毒液有很强的抵抗力,碘制剂、甲醛、氢氧化钠对其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C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潮湿季节常见。两月龄的幼鸽易发生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发病后可能迅速大批死亡,三月以上的鸽子可感染但发病相对较轻。

D临床症状

成年鸽子感染后一般无明显症状,雏鸽感染后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眼圈发红,食欲费绝,饮水量增加,咳嗽、呼吸困难,有时喘气,临死前全身抽搐,拉黄绿色稀便。个别引起软嗉囊炎,嗉囊胀满、积液、软而无收缩力。打开鸽的口腔,可见口腔黏膜两侧开始为乳白色或黄白色斑点,后融合成白膜,如豆腐渣样的特征性,典型的鹅口疮增生和溃疡。

有的在病后2~3天或1周左右死亡,一般可康复。

E病理变化

嗉囊内有鳞片状干酪样伪膜。剖检可见极度消瘦,口、咽、食管黏膜增厚,食管和嗉囊皱褶变粗,粘膜厚,口腔、鼻腔内有大量分泌物;嗉囊黏膜有灰白色隆起的圆形溃疡,黏膜表面常见于伪膜性斑块,但缺乏炎症反应;病情严重时,腺胃黏膜肿胀、出血,肌胃黏膜呈白色增厚和肌胃角质糜烂,表面覆盖着卡他行或坏死性渗出物,气囊混浊,有时可见淡黄色栗状结节。气管出血,有粘稠粘液,肝脏坏死,肾脏苍白肿大。

F诊断

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可作为初步诊断。确诊须采集病料或渗出物涂片镜检,或进行霉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1.与鸽毛滴虫病:

毛滴虫常发生于一月内乳鸽,病鸽仅口腔有小片淡黄色干酪样物,嗉囊黏膜一般无病变,刮去伪膜镜检,可见活动的小虫体。

2.与鸽痘:

黏膜型鸽痘多发生于冬季,表现呼吸困难、消瘦,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黏膜出现伪膜,一般不会波及嗉囊、腺胃。伪膜不易剥落,恶嗅,撕去伪膜则露出出血的溃疡面。另外,一般体表会出现痘痂。

3.与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表现为渐进性的由轻而重,饲喂相同的日粮表现为全群发病,全身症状明显,表现眼、口腔明显肿胀,有多量的干酪性渗出物,肾肿大,充满大量尿酸盐呈网状结构,输尿管肿胀,气管有白色的小脓灶,维生素A补后会好转。

E防治措施:

定期用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避免用发霉的饲料和不结的饮水,注意通风、光照。

发现病鸽及时隔离,给予“霉菌毛滴虫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rwhh.com/ysjk/16867.html


当前时间: